與餐廳合作 本港推首個回收貝類殼計劃 有助重建天然蠔礁
香港人愛吃蠔,有沒有想過原來貝類殼也可以回收?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 TNC) 開展「殼」海無涯回收計劃,是香港首個收集並回收廢棄貝類殼(包括蠔殼、青口殼、扇貝殼等)的行動,在計劃收集到的貝類殼將用於重建香港及鄰近水域的本地天然蠔礁。
蠔類有「生態工程師」之稱,因為牠們具有淨化海水的天然功能,有助改善水質,以及增加生物多樣性,同時保護及穩定海岸綫。雖然蠔類在海洋生態保育中擔當重要的角色,但其作為關鍵海洋棲息地的作用在過去數十年間一直被忽視,蠔礁是世上最瀕危的海洋棲息地之一,估計全球八成半的蠔礁已經消失。而經歷石灰挖掘、填海工程及過度捕撈的洗禮,香港蠔族群數目已大大減少。
有見及此,本港四個餐飲、酒店業及體育會所合作夥伴旗下合共九間餐飲處所,包括香港康得思酒店的歐陸餐廳Alibi-Wine Dine Be Social、香港遊艇會、淺水灣影灣園露台餐廳,以及蠔站(Oyster Station)旗下分別位於尖沙咀及荃灣的分店,加上后海灣的當地蠔民,均已參與蠔殼回收先導計劃,為修復蠔礁出一分力。大自然保護協會鼓勵香港更多餐廳及生蠔愛好者參與計劃,保存乾淨的蠔殼回收,重建蠔類生態系統。「殼」海無涯計劃亦吸取了大自然保護協會在美國和澳洲推行類似項目的經驗,參與的餐廳會收集及儲存顧客進食後剩下的蠔殼,將其運送到位於元朗下白泥的回收點,在戶外長時間攤放作風化曝曬,以消滅病原體,減少有害物種意外轉移的風險,除了餐廳外,大自然保護協會亦與后海灣的本地蠔民緊密合作收集蠔殼,經處理的回收蠔殼會放置到大自然保護協會在香港的蠔礁修復試點水域,為幼蠔提供理想的依附環境成長。
蠔礁具過濾水質功能
大自然保護協會與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最近發表的研究顯示,香港具有修復蠔礁的巨大潛力,研究亦證實,七立方米的香港蠔礁可過濾相當於一個奧運規格游泳池的水,蠔類生長需要依附於堅硬表面,而蠔殼則是其中一種最合適的材料。此外,大自然保護協會與流浮山及榕樹凹的水產養殖團體合作,在流浮山及吐露港建立了兩個試驗性質的蠔礁,初部結果均顯示蠔礁能成為該水域的海洋生物覓食地及育苗地點。
大自然保護協會亞太區(香港)戰略夥伴關係總監周璐璐表示,「他人眼中的廢物,往往可成為其他人的寶物。TNC的『殼』海無涯計劃告訴大家,大自然每一部分均有其價值,蠔類與其他貝類海產的貝殼均含有傳統被用作建造房屋的碳酸鈣,而現在我們正是使用這天然的建築材料為幼蠔,以至其他魚類及海洋生物建設棲身居所。」
周璐璐補充,「位於香港西北面的后海灣已有數百年的養蠔歷史,香港蠔亦成為備受喜愛的熱門食材,蠔類不僅是食物和歷史文物,我們與本地養蠔業及餐廳夥伴的合作,亦有望提升大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令大家減少製造廚餘,以及加深對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