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屋道街市外發泡膠圍城 區議員促添置冷壓機建立完善回收系統
過去數日農曆新年假期,荃灣楊屋道街市一帶,包括河背街、川龍街、新村街有大量發泡膠堆積,霸佔整條行人路甚至部份馬路,衞生情況堪虞;亦有回收發泡膠機構曾經出動「救箱」,惟能力所限,依然有大量可回收的發泡膠被迫送往堆填區棄置。荃灣區議員及回收業界代表今日(15日)召開記者會,提出「靚箱重用、碎膠回收」的建議,包括商戶源頭分類、在指定地方擺放可回收的發泡膠箱、添置冷壓機減少發泡膠體積等。
荃灣區議會環境、衞生及氣候變化委員會主席譚凱邦表示,由於新年北上貨車休息,加上疫情下大部份家庭選擇在家煮食,本港發泡膠菜箱數量急增,多個街市在年廿八至新年期間,出現發泡膠圍城情況,當中楊屋道街市外的狀況尤其嚴重,引起阻路及衞生問題,有區議員接獲大量居民投訴。荃灣區議員陸靈中及林錫添指,即使食環署潔淨組員工在年三十當日出動多次大型夾車及超過多名清潔工將發泡膠箱夾進車斗運走,眨眼間川龍街又再出現大量發泡膠箱,形容「好似同時間競賽咁」。最後有部分發泡膠箱需暫存於沙咀道遊樂場,待運菜貨車復工後才運走。
另一名荃灣區議員趙恩來指,最近楊屋道街市的垃圾站是在5至10分鐘路程的聯仁街,形容是規劃上的失誤,促請當局推行在地回收措施,並加強檢控違例商戶。
譚凱邦提出「靚箱重用、碎膠回收」的流程建議,先由商戶源頭分類,將「靚箱」放到指定空間紮好並存放,再由貨車運回菜場重用,而「爛箱」則以發泡膠冷壓機縮小體積,回收加工成為塑膠原料,而其他包裝及爛菜才扔進垃圾桶或作日後廚餘回收。他亦促請當局建立街市周邊的發泡膠回收系統,參考「綠色年宵」方式,邀請團體或社企在街市駐場加強回收。
「發起發泡膠回收行動」項目經理李家銘表示,建議在街市加設發泡膠冷壓機,將已碎爛的發泡膠體積再縮小,然後回收加工作塑膠原料。他指冷壓機體積約一個卡板大小,每部冷壓機成本約10萬元,1小時可處理約40至60公斤發泡膠箱。
環保署回覆查詢時表示,指現時街市店舖使用發泡膠箱主要用作盛載貨物及運輸用途,它們一般會被暫時存放,並再重複使用於物流運輸等工序。基於發泡膠的重量輕及所佔空間多的特性,導致其物流成本高,而大量發泡膠經回收處理後只可製成少量塑膠原料,成本效益甚低。此外,大部分廢棄發泡膠夾雜其他雜質,增加回收再造難度。
因此,環保署一直鼓勵市民及商界盡量源頭減廢,避免使用一次性的發泡膠製品,並提倡改用更符合環保效益的代用品(例如可重複使用的耐用載物器具)。就個別街市日常運作涉及發泡膠箱的使用,有關人士安排將商戶每天運作產生的發泡膠箱收集作重複使用於物流運輸工序,本身亦是一項減少廢物的安排。署方指,期望有關人士及區內其他持份者本着協作的精神,共同商討合適方案,解決有關臨時儲存等問題。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公眾地方擺放雜物(例如公眾地方堆積發泡膠箱)屬街道管理問題,須多個政府部門協調下採取聯合行動處理。各有關部門須根據其職權範圍,在需要時採取行動。署方首要考慮是公眾街道潔淨的情況,若署方人員發現有人在公眾地方非法棄置垃圾,會向違例者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另外,若發現有物品擺放在行人路面妨礙署方的清掃工作,會向違例者提出檢控。但若有關物品為無人看管/認領,署方會在該物品貼上「移走障礙物通知書」,要求物品擁有人在指定時間內將其移走,否則署方會移走及扣押該些物品。
食環署發言人指,署方一向關注上址的街道潔淨情況,並定期安排清掃及清洗公眾地方街道,以保持環境衞生。農曆年尾期間,署方留意到查詢所指地點棄置垃圾量較平日多,已即時加派人手及資源清理。2月9日至11日(年廿八至年卅)期間,署方於荃灣區共收集約947噸垃圾。署方會繼續留意有關情況及採取適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