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區議會|垃圾槽屢奪命 團體指改細槽口治標不治本促永久停用
今年年初屯門山景邨發生一宗垃圾槽奪命意外,令大眾關注屋苑垃圾槽安全問題。今日(20日)灣仔食物及環境衞生委員會討論區內垃圾槽事宜,探討改善方案。有團體認為政府現時把垃圾槽口改細的做法治標不治本,促請以升降機代替垃圾槽,保障清潔工人安全。
勞工處表示,已於2018年致函各物業管理公司/業主立案法團,敦促必須遵守《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的規定,做足安全措施,防止僱員身體意外墮進垃圾槽。處方亦會不時都會派員到食物環境衛生署轄下公眾街市工作地點進行突擊巡查,如發現有違規個案,亦會發出「停槽令」至槽口設計改善為止。食環署則表示,在區內有關街市垃圾槽停用期間,已安排清潔工人使用載貨升降機運送至地下垃圾房暫存,以及由垃圾收集車運走。
灣仔區議會今日討論多個有關垃圾政策議題,包括區內垃圾站及垃圾槽設計。由於山景邨於年初曾發生垃圾槽奪命工業意外,工業傷亡權益會及香港婦女勞工協會亦有代表列席會議,食環署亦代表出席,會上集中討論垃圾運輸方式。
灣仔區議員楊雪盈就黃泥涌街市及駱克道街市沿用漏斗型垃圾槽,向食環署作出查詢,包括垃圾槽的闊度、清潔工人使用時需要的時間,以及遇上塞槽時如何處理等問題。
社區研究員程展緯在會中強調,「暫時停工通知書」(停工令)並非由勞工處主動提出處理,而是民間在山景邨奪命意外後提出的建議。他憶述2010年時大元邨亦曾發生垃圾槽奪命意外,當時法庭曾發出指令,由房屋署及食環跟進問題,但兩部門均未有妥善處理,令這11年間,全港接連發生共5宗同類意外,奪去3條人命,包括年初山景邨的58歲姓關的清潔工的性命。
社區研究員指改細槽口未有顧及清潔工工作需要
程續指,不能理解現行《建築物條例》為何能把大廈垃圾槽的工作環境管理豁免在外,又表示過往發生意外的地方,都與列表中的大廈有關。他認為在職安健的前提下,不應有任何豁免權,而相關部門亦應做好監察角色。
此外,他提到未來區內或會有新街市出現,部門應檢視垃圾槽設計是否合適,如找到現時已停用垃圾槽的原因及改善方案,應促請政府就方案提交詳情及清晰的時間表,例如槽口何時重開,以及日後如何運輸垃圾等。
將垃圾槽口改細,有機會增加清潔工的工作量。程展緯認為建築署目前要求槽口改細的方案,或未能顧及前線工人的需要,建議部門應與前線溝通後,將清潔工關注的地方納入改善方案中。
促仿效私樓以升降機取代垃圾槽運輸垃圾
香港婦女勞工會代表則促請政府全面停用垃圾槽,代表解釋,槽口是以上至下的形式運輸垃圾,雖然槽口改細,但未必得完全改善清潔工的安全問題。代表指出,槽口變細,塞槽的機會便會上升,工人更需要挺而走險去通槽,令工人容易受傷,建議仿效私人住所做法,以升降機取代垃圾槽運輸垃圾。
工業傷亡權益會代表則認為,現時當局對垃圾槽設計一事欠缺全面的研究和檢討,又指區內私樓眾多,要和立案法團溝通相關問題十分困難,希望區議會能幫忙聯絡,讓法團能顧及工人安全,以及思考是否一定要使用垃圾槽。代表表示,當局需更多研究才能認清問題所在;至於把槽口改細,代表直指做法為「治標不治本」,明白改用升降機運輸會造成異味,亦會佔用整部升降機,影響住戶,希望能平衡工人安全和住戶意見。
勞工處書面回覆時指出,過去五年曾發生兩宗清潔工人墮入大廈垃圾槽的致命工作意外。經調查後,發現主要成因為垃圾槽口過大,令工人容易意外墮進垃圾槽,故於2018年致函各物業管理公司/業主立案法團,敦促必須遵守《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的規定(即要求僱主及處所佔用人須在合理地切實可行範圍內確保員工的工作安全,包括提供及維持安全的作業裝置如垃圾槽及工作系統),做足安全措施,防止僱員身體意外墮進垃圾槽。
從職業安全角度而言,通往垃圾槽的孔口不應過大,以防止工人意外墮入垃圾槽。垃圾槽設計參考了由屋字署負責執行《建築物(垃圾及物料回收房及垃圾槽)規例》(第123H章)的相關規定,要求垃圾槽口的實質大小須不可大於350 x 250毫米。
處方又表示,在發出函件後,已多次巡查本港相關屋苑,跟進使用垃圾槽的工作安全,敦促其盡早作出改善,以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現時處方已完成巡視灣仔區內相關屋苑使用垃圾槽,指出他們已符合上述法例的要求,包括收窄垃圾槽口以符合相關職業安全要求,或改用其他處理方式來運送垃圾,例如使用升降機將在各樓層收集的垃圾傳送到地面,以代替使用垃圾槽。
處方亦會不時都會派員到食物環境衛生署轄下公眾街市工作地點進行突擊巡查。巡查期間若發現有工作地點有使用未符合標準垃圾槽情況,勞工處會向相關持份者發出「暫時停工通知書」,停止其使用垃圾槽進行運送垃圾工作,直至處方確定已採取措施消除有關危害,才可恢復使用該等垃圾槽。
鵝頸街市及銅鑼灣街市垃圾槽有潛在危險需停用
食環署則表示,在灣仔區管理6個公眾街市,其中4個設有垃圾槽,鵝頸街市和銅鑼灣街市的垃圾槽無設置漏斗,而駱克道街市及黃泥涌街市則設有槽口設置漏斗。經進行視察及風險評估後,署方認為黃泥涌街市及駱克道街市內設置有漏斗的垃圾槽可以繼續使用,故已恢復作運送垃圾,而鵝頸街市及銅鑼灣街市內的垃圾槽有潛在的危險,故繼續停止使用。食環署已委托建築署研究改善措施,以保障工人的安全。
署方又指,在有關街市垃圾槽停用期間,承辦商已安排清潔工人將垃圾放入有蓋及有轆的垃圾桶,然後使用載貨升降機運送至地下垃圾房暫存,以及由垃圾收集車運走。兩個停用垃圾槽街市或會選擇把槽口的大小改細,以及視乎現場實際情況,如燈光、積水及告示等,再進行優化。對於團體關心塞槽情況,署方回應指,現時有指示予清潔工人,而長棍和長鐵枝只是助把垃圾推下槽口,並非讓工人通槽之用。在遇到塞槽時,工人應找監工尋專業人士處理。至於回收情況方面,六個街市每天共有650公斤廚餘,每一個街市能回收150公斤至100公斤不等。署方認為把回收手法納入其他社區街市為可行,但署方僅作兼容角色,需要地區環保人士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