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拆卸南昌押、大同餅家霓虹燈 原裝重現眼前 大館展出情懷未變
香港予人繁華的印象,霓虹燈招牌林立可謂功不可沒,在70、80年代各行各業都亮起五光十色的霓虹招牌爭鬥妍艷。但隨著霓虹燈逐漸被LED等新科技取代,加上屋宇署條例不饒人,陸續發出清拆令,令霓虹招牌行業日漸式微。
坊間有霓虹保育機構,為傳承和延續本港霓虹文化,於大館推出了「霓續」展覽,把大型霓虹作品重新帶入公眾視野。藉此打卡機會,大家可感受舊時繁榮街角風景,重溫昔日時光。
「妙麗」招牌重現《梅艷芳》畫面
名為「霓續」的展覽,顧名思義就是霓虹燈的延續,將於本周五(30日)起至9月3日在大館展示20多個本港已經消失的霓虹燈招牌,例如電影《梅艷芳》、呈現彌敦道八十年代壯麗的霓虹燈招牌之一的「妙麗」,雖然不是電影中懸掛半空的大版「妙麗」,看起來即使外貌早改變、處境都變,情懷未變。
「妙麗」以孔雀開屏為靈感設計的霓虹招牌,電影《燈火蘭珊》的導演認為它能代表到香港特色,故在拍攝時將其「入鏡」作為街道背景,「妙麗」亦曾獲選為香港十大最靚招牌。
近年一塊又一塊霓虹招牌,受到屋宇條例所限,逐一被拆下,港人只能在記憶中懷緬昔日風光,今次展覽可謂一氣呵成。展覽橫跨大館內兩個空間,從01座複式展室開始,觀眾可以欣賞逾20個本地霓虹燈招牌,其中不少招牌是經過「霓虹交𣾀」團隊保育及重新安裝,現時才能以完好面貌展示,讓公眾感受其重新綻放的絢麗光芒。
另一展出地點,位於洗衣場石階延續,展出5個地道的舊有霓虹招牌,如「大發大押」、「百好珠寶金行」等,觀眾可在此打卡留念,體驗上世紀70、80年代的九龍及香港島繁榮街景。
全場最大招牌「大同老餅家」高約6米
霓虹交𣾀總經理陳倩雯指,展覽中最高的商戶招牌來自元朗的「大同老餅家」(高5.6米),創立至今已有80年歷史。此外現場亦有不少經典香港地標式招牌,如「東方表行」、「南昌大押」等。
霓虹招牌伴成長 商戶清拆感不捨
去年底上映的電影《燈火闌珊》就是講述女主角張艾嘉在戲中,為完成亡夫、霓虹燈師傅
任達華其遺願,一一了解每個霓虹燈招牌的故事,還親手燒製霓虹光管。此情此境,在陳倩雯身上或許略為相同。陳表示,參與霓虹保育工作時,有不少商戶分享,這些招牌不止是廣告,亦是伴隨自己成長的一部分。隨著屋宇署派發的清拆令,他們不得不與這段「兒時回憶」告別,當中亦難免不捨。
陳倩雯又指,這些霓虹招牌承載著本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對於保育機構來說,保存這些招牌既能避免霓虹作品作廢而沒入堆填區,亦能為新一代提供靈感,以助把霓虹文化的底蘊及美學傳承下去。
五光十色不足形容霓虹燈 高峰時有百種色調
今次展覽不只有已拆卸的招牌重現,還有霓虹燈的製作介紹,原來霓虹燈在發展頂峰時發展至一百種色調,但逐漸被LED等新科技取代,市場需求式微,現只有少於29種顏色可供選擇。所以用「五光十色」是不足以形容霓虹燈的色彩。
就如展覽入口獨特的天花霓虹燈(又稱「UFO」),其曾經照亮銅鑼灣希慎道一間茶餐廳的入口。「霓虹交𣾀」團隊指在去年某夜收到通知,該茶餐廳即將結業,為了避免此霓虹燈被清拆破壞,團隊連夜抵達茶餐廳與老闆商討將其作為霓虹保育計劃的藏品之一,現在於展覽首次呈現給公眾觀賞。
陳倩雯表示,為繼續保存這些大型霓虹作品,展覽完成後會將展品搬回機構倉庫,加上要找到合適地方再辦展覽亦有難度,故形容此次機會難得,呼籲公眾把握機會前來觀賞。同時,她亦希望日後再有機會舉辦類似活動,讓市民進一步了解和欣賞霓虹文化。
此外,大館亦於今年7月11日至8月27日在01座地下二層創意工作室舉行「螢聚微城」工作坊,費用為$180,包括一位成人攜帶一位兒童體驗工作坊,由相關專業的導師帶領,助跨代共同感受霓虹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