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推「街角巧現」展覽 探尋中環社區秘景發掘街坊人情味
行走匆匆,總錯過遺落的城市風景。大館由本月底起,推出展覽「街角巧現」,將隱藏在中環街角的城市驚喜,呈現人前。策展人及委約的大學團隊深入大街小巷,走遍海濱至半山,發掘社區玩味,摩登高樓林立以外,民間踢毽老手小隱於野,街頭廢棄雪櫃化身共享圖書閣,也有山城空間在疫情下妙變流動健身室,社區活力一覽無遺。
策展團隊期望,展覽可為參觀者帶來啓思,探索及微觀城市的大情小趣,「用呢份好奇心,重新發掘自己嘅社區,以及當中嘅人情味。」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
▼點擊即睇展覽精華▼
棄置雪櫃化身社區共享書架
大館推出全新展覽「街角巧現」,以起源自日本的「考現學」的觀察方法,深入中環大街小巷,探尋社區面貌。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郭斯恆及其團隊獲邀化身街頭觀察員,捕捉四個隱於街角的城中故事,發掘人與社區連結的玩味。另有本地藝術家以作品回應,以獨特視角回應議題。
位於樂慶里的「小羅馬廣場」,是隱藏在中環山城蜿延小巷內的休憩空間,疫情下則妙變街坊的流動健身室,公園內的階梯、石椅及欄杆等各盛載「新意義」,體現港人對大環境轉變的適應能力。城皇街一隅則「自成一角」,棄置雪櫃化身社區共享書架,也有街坊捐出舊椅,漂書流轉分享,見證社區的凝聚力,郭斯恆及其團隊也考究漂書架上的書刊種類,「有英文書、文學書、又有心理書,從中見到街坊的閱讀品味。」細緻如途人與書架的互動,也盡在他們畫筆下,不只即席在場閱讀,亦有街坊攜書捐贈,書香與社區的生命力延綿不息。
善慶街的一片空地,每逢午飯時段,則有「期間限定」的踢毽好風光。老當益壯的伯伯們風雨不改聚集踢毽,約定更由30多年前始,「呢度以前好多印刷廠,有啲以前係度做嘢,雖然依家已經退晒休,有啲住離島、有啲住北角,都繼續翻嚟踢毽。」他們娛人也娛己,不時有途人駐足「觀戰」,靜與動的同一維度下,拉近彼此距離。
印刷廠退場,咖啡店、住宅群進駐,但風景變人情不變,是團隊觀察後總結所得的收獲,「呢種係一種情感連結(sensational attachment)」,郭斯恆指,人文氣息是城市之可貴,「一個城市的有趣之處,除了是建築吸引外,活力的另一面係源自住在裡面的人,係佢哋賦予呢區生命力,以及佢哋同呢個空間累積的內容。」
透過「考現學」反映疫情下市民
郭斯恆續指,「考古學」主要查考過去的人類社會,「考現學」則聚焦當下,探索人與社區互動關係,以微觀見大義,「唔係着重睇建築金碧輝煌,而係睇人的日常生活。」他續指「考現學」之父今和次郎本來是建築師及民俗學家,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東京頹垣敗瓦,他遂重返城市,觀察人在大歷史轉變下,重建家園的軌跡脈胳。郭斯恆續指,今次展覽以考現學出發,反映本港在疫情下,街坊如何在周遭環境改變,他笑指,正好互為對照,「就好似平行時空,睇到唔同大時代下,人點樣改變空間,以及空間點樣改變人的行為。」
大館資深策展人郭瑛則指,疫情帶來新常態,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遭遇衝擊,港人則妙用空間靈活變通,亦展現與社區的連結,期望今次展覽可為參觀者帶來啓思,「希望大家可以帶住好奇心同靈活觸覺,重新發現自己嘅社區。」
「街角巧現」展覽詳情:
開放日期及時間:7月30日 - 10月3日(11am-8pm)
地點:大館01座複式展室
費用: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