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85%大灣區港人內地求醫現困難 團體促擴闊醫療券適用內地

調查揭85%大灣區港人內地求醫現困難 團體促擴闊醫療券適用內地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中港疫下長期封關,有跨境醫療服務民意調查發現有85%受訪居住大灣區的港人在內地求醫時出現沒有常用或合適藥物、內地醫療服務質素不理想及醫院檢查收費貴等問題,雖然醫管局就內地港人疫下無法赴港覆診推出支援服務,容許患者轉至港大深圳醫院求醫,但不包括部分專科或手術,「港澳藥械通」又不容許香港指定藥物在內地全線通用,病人無法得到適切服務,團體促請政府擴大醫療券範圍至適用內地三甲醫院,加快審批香港常見藥物名單,以及促進跨境醫療病歷互認,從而縮短本港醫療服務輪候時間。

自疫情後中港長期封關,港人前往內地需要接受「14+7」酒店加居家隔離,往來人數因此大減。(資料圖片)
自疫情後中港長期封關,港人前往內地需要接受「14+7」酒店加居家隔離,往來人數因此大減。(資料圖片)

全港逾53萬名港人在廣東首居留半年或以上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9年推算,全港共有超過53萬名香港居民在廣東首居留半年或以上,當中約有16%、即約8.5萬人為60歲以上長者,自疫情以來身在內地的港人無法如常回港覆診,特區政府對身在廣東省的醫管局慢性病患者推出特別支援計劃,資助患者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診症。截至今年3月31日,港大深圳醫院已安排了42,700個診症預約,向35,600人次提供診症服務,反映市民對跨境醫療服務需求殷切。

為了解港人對跨境醫療服務的需求,工聯會大灣區服務社聯同黃國立法會議員辦事處於今年4月25日至5月20日期間,進行「跨境醫療需求調查」,當中工聯會康齡服務社成功向本港居民收回882份問卷,當中有54%受訪者是長期病患者,需要定時覆診,67%受訪者正在輪候專科門診或手術,有40%人認為香港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而34%認為香港私家醫療機構收費貴,難以負擔。74%受訪香港居民支持推行跨境醫療合作,贊成特區政府資助在醫管局登記的香港人,可到港大深圳醫院等內地三甲醫院看病。

而工聯會內地諮詢服務中心成功訪問1,552位居於大灣區內地九市的香港人,當中68%受訪者已退休並在內地生活,有88%人曾經在內地求醫。被問到在內地求醫遇到的問題,37%受訪者表示醫院的費用高,在病歷未互認下需要花費在重複檢查上,25%受訪者指沒有在香港常用或合適的藥物,23%受訪者則認為醫療服務質素未如理想。

74%香港居民及93%內地港人支持跨境醫療服務支援計劃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引述兩項調查結果指,支持推行「特區政府對居粵之醫管局長期覆診港人特別支援計劃」 的香港居民及內地港人分別高達74%及93%,而表示如果香港醫療福利可攜,會到內地三甲醫院看病的分別有69%及82%,比例極高,由此可見跨境醫療服務需求龐大,有關計劃將會今年底結束,認為特區政府應積極考慮延伸計劃。

工聯會大灣區服務社曾智文表示,目前特別支援計劃的涵蓋範圍主要為主要專科及普通科門診服務,部分專科如精神科、泌尿科及牙科均不包括在內,亦不包括專科手術,而現時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實施的「港澳藥械通」政策,容許港人在五間指定醫院覆診取藥,然而香港不少指定藥物如降血壓藥、糖尿病藥或精神病藥物並未放入內地藥物名冊內,病人只能在內地覆診後取走替代藥物,擔心未能控制病情,而覆診只能取大約一個月的藥物用量,較在香港覆診時可取長達3個月的藥量,服務顯得不足。

長居廣州的長期病患者方先生稱到港大深圳分院求醫,乘車至少花兩至三小時,只能取一個月藥物,做法費時失事。(莫家文攝)

內地港人方先生退休並長居廣州,他有血壓及膽固醇高問題,需要定期覆診,疫情期間曾透過特別支援計劃到港大深圳醫院覆診,他計劃能照顧到內地港人的醫療需要,然而年事已高,來往深圳至少花兩至三小時車程,覆診後亦只能取大約一個月藥量,若計劃能恒常化並延展至大灣區其他城市,對內地港人可說是大喜訊。

工聯會就相關調查結果建議,將「特區政府對居粵之醫管局長期覆診港人特別支援計劃」恒常化,增加支援科目,並擴大資助範圍至包括專科手術,取得經驗後擴大至灣區內地九市三甲醫院; 優化及擴展「港澳藥械通」,為常見疾病的常用藥物清單加快作批量審批 ;促進跨境醫療病歷互認,避免重覆檢查,為患者節省不必要的時間跟金錢;檢討醫療券適用範圍,擴大至灣區內地九市三甲醫院,並容許用作購買內地醫保;鼓勵港資醫療機構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開設分院,讓香港市民有更多選擇。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