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社協批非精準扶貧 電費津貼劏房戶無份:當基層隱形
現屆政府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於今日(23日)出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布將分兩期派發1萬元電子消費券,以及推出各項一次性措施紓解民困。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邀請一眾基層街坊在網上收看財政預算案發佈,有市民認為政府應派發現金,方便交租,消費時也更加彈性,亦有綜援市民質疑政府只派多半個月津貼是太少,劏房戶現實上也無法受惠於電費津貼。社協表示,各項措施並沒有精準扶貧,無法針對基層的迫切需求。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宣讀現屆政府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在紓解民困方面,政府將推出各項一次性措施,包括寬減薪俸稅和個人入息稅,上限為1萬元、寬減住宅物業差餉、提供1,000元電費補貼、向每名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相當半個月的綜援金額、為2023年文憑試考生代繳考試費、加強支援網上學習、增設3萬個有時限職位等。
預算案的另一亮點是再推出新一輪消費券計劃,透過合適的儲值支付工具,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期發放總額1萬元的電子消費券,會先在4月份,向630萬已成功登記人士發放一筆過5,000元。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席施麗珊形容,是次財政預算案無法精準幫助基層,「全部都係畀所有人」,唯一較有用的只有消費券,紓困措施比上年少,亦未有針對基層需求,無法達致財富再分配的作用,建議政府可為現時停工的市民,推出一些培訓課程。
劏房戶:派發現金才可解燃眉之急
劏房戶Owen表示,政府在消費券上派發現金的用途可更廣泛,「現兜兜嘅現金永遠係最好」,政府卻忌憚市民會將消費券儲起或到外國使用,「好多人就嚟窮死、餓死,都係等政府支援」,認為只有派發現金才可解燃眉之急,供市民交學費、書簿費及交租等。他擔心電子消費券只會助長商家加價,令市民需「捱貴嘢」。Owen又指,政府上次的消費券派發過程緩慢,令一眾基層十分失望,是次派發消費券同樣人人有份,希望政府可「派多一份」予基層,例如派多2,000至3,000元給基層人士。
Owen原本任職保安,因整棟大廈均是食肆而慘遭停工,加上目前仍未收到陰性檢測報告,故無法工作,現時靠打散工餬口,他慨嘆自己疫下經常性失業,政府支援卻等如「零」。由於大部分劏房戶沒有獨立電錶,Owen估計,1,000元電費津貼只落到劏房業主手中,真正的劏房戶無法受惠。此外,由於貧窮人士不用交稅,減稅等項目未能受惠,他形容整份預算案中的措施雖看似面向大眾,但猶如當基層「隱形」。
綜援人士多半個月津貼 基層:點解唔派夠半年?
李女士與一名18歲兒子同住,現時只能任職收銀散工過活,她以一人家庭身份領取綜緩,每月約可得到3,000多元,政府宣布為綜緩人士發放多半個月的現金津貼,故李女士可得約1,000多元,對日常開支的幫補並不多,她形容這份財政預算案對基層來說「很悲哀」,質問政府相關現金津貼為何不派夠半年。
▼2022財政預算案懶人包▼
與先生育有兩名小朋友的吳女士,居於「一開三」的劏房中,輪候公屋3年多,一家四口受疫情影響沒有經濟收入。吳女士同樣認為,若可派發現金消費券會較為方便,因為很多街市檔販均沒有電子消費,要使用電子消費券只能到大商場。吳女士亦關注近月的疫情發展,她指近日有劏房鄰居確診新冠肺炎,由於兩間屋的門口連在一起,鄰居即使確診仍一日外出兩次買外賣,令她一家四口每日提心吊膽,鄰居亦因「無人理」,沒有到隔離場所進行隔離。
至於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則表示,預算案推出新一輪總額1萬元的電子消費券,不少劏房戶卻期望以現金形式發放,切合他們的需要,又指疫情下劏房家庭收入減少,開支亦因長期需要購買防疫、抗疫用品而增加,加上固定開支如租金「不能慳」,電子消費券難以協助劏房戶繳交租金或子女的教育費用。
▼陳茂波歷年財政預算案封面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