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校審計・元朗】政府拒30廢校變社福設施 揭校舍淪泥頭收集站
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撥款200億元購置物業設立社福設施之用,引來社會巨大反響。早前元朗區議員建議,重新利用現有空置校舍資源,活化鄉村學校轉型作社福設施。惟政府在元朗區議會文件上指,現時元朗區有50間空置校舍,當中有30多間校舍則因位置偏遠、缺乏道路直達、沒有無障礙通道設施,或位於鄉村及私人土地範圍內為由,拒絕發展成為社福設施用途。有關注團體坦言,對政府上述回應感到失望:「如果政府協助修復校舍,並且打造交通配套,這些校舍仍會無人問津嗎?」記者巡視元朗區內部分廢校,有的淪為傾倒建築物廢料的「垃圾場」,有的變成私人停車場。
攝影:黃偉民
區議員要求發展50間空置學校作社福用途
昨日元朗區議會召開城鄉規劃及發展委員會會議,一眾區議員要求政府活化元朗一帶空置村校。元朗區區議員沈豪傑指,元朗六鄉有不少村校停辦多年,校舍荒廢已久,加上鄉郊居住人口不斷上升,對社福服務有一定需求。他聯同一眾元朗區議員,建議政府撥款為合適村校進行翻新及改善工程,改建作社福機構之用,方便鄉郊市民使用社會服務。沈豪傑在書面回覆記者查詢時指,目前元朗的鄉郊均欠缺社福設施,如能活化鄉村學校,就能惠及鄉村居民。
元朗50間空置校舍 30多間被評不宜做社福設施
規劃署曾於2017年公布全港有183間空置校舍用地,可供申請使用,其中元朗區就佔50間。不過政府近日在區議會文件回應區議員時指,元朗區的50間空置校舍中,有七間已撥作住宅、鄉村發展用途,至於其餘建議作「政府、機構或社區」及其他用途的土地中,有三幅已預留作特定用途,其餘30多間校舍則因位置偏遠、缺乏道路直達、缺乏無障礙通道設施,或位於鄉村及私人土地範圍內為由,指均不適合發展成為社福設施用途;最後剩下的兩幅土地的長遠用途則仍在檢討中。
團體:不應一概而論
《香港01》記者到元朗區內數間空置多年的村校視察,包括水邊村公立協怡小學、啓德學校、永安學校及元朗前竹慶公立學校,以上學校都被規劃署保留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記者到場發現四所學校都鄰近馬路,位置亦非偏遠難以到達。而當中除了啟德學校有社福機構駐場外,其他學校則杳無人跡,協怡小學更被當作私人停車場之用。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指,政府應該承辦修葺校舍的責任,而非單單用以上理由,就否決發展所有空置校舍的可能性,「政府應先做好空置校舍的基本設施,如果政府對租借團體沒有任何支援,團體要自行找贊助修補地方,對團體來說是一大負擔。」
建議延長租借期限
李大成又補充,過往政府向團體批出的空置校舍租借限期太短。他曾向局方申請,將聖方濟愛德小學舊校舍改變用途作多層式社福設施,惟批出租期只得一年,「翻新也要大半年時間,一年期限只剩下半年,我辦到的活動又有幾多?」他建議延長租借期限,向有意申辦空置校舍的團體提供誘因,「我知道有些空置學校真的雜草叢生,難以開路,不過這樣一直空置,也可能會變成罪案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