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兒童玩城市定向探索社區 與上水水貨客爭路「運水」
三名兒童一邊提著地圖,一邊在上水區內四處穿梭,到不同的檢查點(check point )完成千奇百怪的任務:在上水火車站拍攝一張最多人及行李的照片、限時內在一條擠逼的街頭運水到街尾,以及在一個沒有遊樂設施的公園內拍攝短片,介紹當中最特別的地方。有地方團體以城市定向形式,探索社區規劃,一個個看似荒誕的任務,卻隨時就是上水兒童的日常。
該批兒童參加者同時兼任活動設計者,在城市定向前特地上堂,學習何謂兒童權利,在義工引導下表達對社區的意見,列出八個他們認為區內對兒童不友善的地方,成為城市定向的檢查點。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關學聯)組織幹事張展翹為是次活動搞手之一,他認為社會規劃對兒童不友善,正正是因為社會欠缺兒童意見:「小朋友都在社區裏生活,社區規劃上應該有份參與,除了考慮大人需要外,小朋友又是否照顧得到?」
攝影:吳鍾坤;影片:蕭文學
與水貨客爭路「運水」
今早上午十時,一眾介乎6至15歲的兒童,在上水清河邨集合。他們三人一組,要在限時兩小時內,完成八個檢查站的任務。
其中一隊的三名兒童主要來自上水區,他們按著熟悉的腳步,不消十分鐘就到了水貨客集散地的石湖墟。那裏道路狹窄,逼滿了人潮及大大小小的行李箱。他們的任務是在限時5分鐘內,拿著一碗水,由街頭運送到街尾,再將水倒入一個水桶內就能獲得分數。三人組同心協力齊齊運水,途中有警察巡邏過來好心提醒:「呢到好逼呀,不如你哋去另外嘅公園啦。」旁邊馬路不時有大貨車駛過,有司機見人群聚集就伸頭出來破口大罵:「人企埋啲啦,好多車呀呢到!」好不容易把水桶填滿了水,大夥兒卻因擠逼得不小心把水倒瀉,身上濕了一片。
石屎地足球場容易受傷
對兒童不友善的地方不止一個,八個檢查點中的保榮路足球場亦是其一:球場的水泥地積滿了塵,孩童容易跌倒損傷,有參加者就曾在球場跌倒,導致膝蓋大出血;另一個檢查點北區公園則欠缺遊樂設施,活像老人公園缺乏活力......諸如此類,檢查點統統都是取材於六位參加者的真實經歷,從孩童眼睛看上水,有著不一樣的樣貌。
中一生:為何上水無兒科住院服務?
Jimmy為是次活動的參加者,他今年剛升上中一,談吐卻儼如大人,經常把小朋友權益掛在嘴邊。他今年八月懷疑染上禽流感,在北區醫院輪候急症5小時,才獲醫生告知需要留院觀察,但北區醫院沒有兒科住院服務,最終要坐上救護車轉送到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兒童病院。
於是城市定向中其中一個任務就是到北區醫院,查找兒科服務:「北區的小朋友很多,為什麼北區醫院沒有兒科,我們要去到馬鞍山?」Jimmy內心納悶,於是這兩年來均積極參與有關學聯籌辦的活動,學習表達自己的意見:「大人未必完全明白小朋友感受,要小朋友自己去講,先令大人唔好誤解小朋友意思。」他理直氣壯地說。
團體:兒童都有發聲的權利
「兒童留聲台-上水社區探索」由關學聯及國際培幼會共同協辦,參與活動的兒童化身成兒童規劃師,通過工作坊找出社區中存有安全隱患的地方,設計出城市定向圖,歸納出八個檢查點,探討社區規劃議題。整個活動在兒童促進員的引導及陪同下,由小朋友說出內心的想法,「以往經常有人覺得小朋友『腦荀都未生埋』,他們的意見不夠準確,但是兒童都有參與及發聲的權利。」張展翹說。
今年六月政府終於設立兒童事務委員會,卻欠缺兒童參與,不少民間團體爭取委員會多年,均對方案表示不滿,張展翹指香港社會一向忽視兒童聲音:「小朋友只是不懂怎樣表達理性,但他們背後的意見及諗法是確實地存在,我們應該重視小朋友在社區上、生活上,甚至在政策上有參與的權利。正正因為我們忽視了兒童聲音,才做不到兒童友善的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