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我區我主場】珀麗灣交通事件 反映左翼議員的無知
在珀麗灣交通事件中,區內的議員和極少數人士硬要保留低效和成本高的船,去滿足少數乘客的需求,而不是探討和要求政府批准繁忙時間提供新的陸路交通選擇。這種典型的左翼思想持續困擾着居民,更與現今世代講求創意和共享經濟背道而馳。
文:張景宜 (媒體從業員,主打政經新聞)
珀麗灣交通事件,表面上是交通問題,實際上又是一場近年常見的政治及經濟理念對抗的事件。
近年不論是建制和泛民,都有不少區議員、社區主任擁抱極致的社會主義,他們希望政府收回領展和港鐵,回購隧道,增加福利等。這些要求看上去後合理,也是政客常喊的口號。但是似乎媒體和意見領袖往往忽略了《基本法》訂明特區政府量入為出,積極不干預的財金政策,以及歷年來靠着私人企業撐起的經濟和勞動市場。
公私合營優勢 少人提及
珀麗灣自從住宅項目落成後,業主和租客陸續入伙,樓價上升讓不少人成了百萬富翁、新業主用較青衣、荃灣低的樓價入市,租客以較新界周邊便宜的租金入住,換來了較好和寧靜的居住環境。這些從公私營合作帶來的社區建設,提供了的私人住宅房屋供應等在近年從來沒人提,試想想,如果交由政府全面發展馬灣,當中涉及的基建、交通又會是甚麼一個情況呢?
而交通情況,從政府開始預估的水陸路交通,一如預測高鐵和港珠澳大橋一樣,都與原先的不同。但區內的議員和極少數人士漠視現實情況,硬要保留低效和成本高的船,去滿足少數乘客的需求,而不是探討和要求政府批准繁忙時間提供新的陸路交通選擇,這種典型的左翼思想持續困擾着居民,更與現今世代講求創意和共享經濟背道而馳。
另外就是交通加價問題,從新聞報道看到巴士公司多年不能加價,主要是營運商和業委會未能達成共識。有趣的問題和假設是,的士、港鐵、巴士加價,審批的是行政會議,監察的是立法會議員和市民,何解珀麗灣的巴士卻是使用者決定。簡單的邏輯都知道,用家當然希望服務永遠都不上漲,那麼議員應該爭取的,是運輸署和業委會接管交通,然後想出一個永遠都不用調整價格但又做到收支平衡的方案。
從珀麗灣事件推展,未來不論是民建聯、獨立議員還是本土自決派的代議士,除了繼續為了議席而努力外,應該多在區議會爭取充權,合組公司經營社區交通,康文設施,以及參與房協和房署的物業管理、居屋公屋的買賣等。同時,公務員事務局和政制局,也應該在議員津貼上,多加一個商業必修課程,讓這些左翼思想的議員,額外補補工商管理、會計等的課程,當有一天,社區服務都交給他們時,最起碼他們懂得計算收入開支、知道怎樣請人和管理。
左翼議員 應矢志入政府
另外,既然代議士有無盡的能量和智慧對私人企業作出批鬥,在他們眼中,似乎商業機構賺錢就是有問題,所有土地都應該用來發展公營房屋,凡是公私營合作就代表商業機構獲利。他們應該積極報考政府,以及以問責官員作為志業,真正做到當權者,然後任命同好成為民政局局長,廢除商經局,轉化發展局和運房局,並以100%興建公屋為目標,這樣香港才能真正步入社會主義,全民依賴政府。
這樣,不但馬灣交通公營化,而且港鐵可以做到像內地一樣每程兩元,巴士像東歐一樣劃一收費,全民自資學位免費,立法會議員規定政府年度開支以一萬億元。筆者期望建制和泛民左翼議員,勇敢走出一步參與管治,而不是終日挑起市民敵視政府和商界的情緒,卻從來不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馬灣現在需要什麼樣的政治領袖?一個中產社區,似乎真的需要自由黨和經民聯的社區主任進場,或是泛民找個懂得交通運輸,有工商管理背景的專業人士來協調。最好的短期解決方案,就是找到有能力的政治人才,促成Uber 之類出租車服務有限度合法化,然後全面二十四小時像的士進駐馬灣,利用市場機制,為馬灣居民提供服務。或是由運輸署條訂跟發展商的運輸協議,開放陸路交通經營權給合資格的公司競標。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如有任何對社區的意見及評論,歡迎各位投稿至「我區我主場」社區專欄。有意投稿者可將文稿經電郵傳送至 cr@hk0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