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中國的免簽證開放政策對香港有什麼啟示?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中國近日宣布對六個額外國家——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和馬來西亞——的公民提供單方面免簽證的政策,這是一個重大的發展,凸顯了北京對外交政策的實用主義思維。該試驗政策設定在2023年12月1日生效並維持一年,允許這些國家的護照持有者為了商務、旅遊和轉機等目的進入中國最多15天。

來稿作者:石磊

根據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2017年至2019年三季度出入境的外國公民(即不包含外國邊民,即居住地位於相鄰中國邊境的外國地區的外國公民)數量逐年增長,分別為1456.8萬人次、1518萬人次和1593.59萬人次。然而,到了2023年三季度,這一數字,雖然相較於疫情高潮的第一季度,和長尾效應影響的第二季度,有明顯恢復,但仍只有800萬人次,勉強相當於2019年的五成。若結合2023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的數據,當時更受制於海關健康申報要求等因素變動,外國公民出入境數量更明顯於往年。這種下降可能促使中國政府尋求吸引更多海外遊客,以振興受損的旅遊業。

表面上,免簽證政策旨在提升中國作為貿易、投資和休閒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通過簡化進入程序,中國可能希望重新振興其受創的旅遊業,吸引更多的商務旅客,並表明其持續與更廣泛世界接觸的承諾。

然而,這次簽證自由化的地緣政治影響遠遠超出這些。政策的單方面性質以及所選擇的西方和亞洲國家混合體特別引人注意。首先,中國單方面的宣佈,在不要求進行互惠安排的情況下擴大免簽證進入中國的國家行列——這顯示了善意和軟實力的投射。此外,選擇的國家凸顯了中國外交政策的戰術敏銳性和實用主義。

相比之下,香港政府官員面對公眾的不滿和建設性批評時,仍以僵化和封閉的態度為主。以明日大嶼發展計劃為例,自本黨呼籲重新審視該計劃以來,儘管有專家和前政府官員指出其高昂的價格標籤以及財政和技術可行性上的缺陷,當局仍未對該項目的可行性有更深入的回應。發展局仍在向立法會遞交有關交椅洲填海的規劃,請求審批資金。而該規劃中,發展局亦通過「安排交椅洲填海新增的70%的住宅用途土地建設公營住房,且住房密度高於新界北若干新市鎮(據會上立法會議員的言論)」的規劃,似乎是間接承認了交椅洲填海後新增土地不能有效吸引私人資金承接。

我們再次懇請,官員若已經明白明日大嶼的土地供需關係出現根本變化,便不應僅在邊角數據上遮遮掩掩,而應大方承認整個計劃需要重新估計。否則,小修小補仍可能導致浪費大量資源,並持續疏遠社會。

香港官員應該從北京的免簽證政策中學習領會實用主義,對既有策略抱持客觀態度,該修正要修正,該停止要停止。死保前任遺產無補於事,最終是全部市民買單。香港的未來生存能力取決於官員是否能夠重新獲得需要真正服務公眾利益的遠見,創造力和靈活性。

作者石磊是紫荊黨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如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