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補牢」值得點讚 改革帶來希望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10月25日特首李家超發佈了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這份以「為民生、拼經濟、做實事」為主軸的施政報告獲得了主要政黨的一致支持。民建聯讚施政報告積極有為,吸納了民建聯不少建議;工聯會指施政報告「利民生、暖民心」,採納了該會30多項建議;而經民聯更稱其向政府提出的130多項建議中過半被採納。難怪李家超在出席立法會施政報告答問會時也表示,他在施政報告中採納了大量議員意見,彰顯了完善選舉制度後行政立法良性互動的成效。大公文匯則在第一時間分別發表社評,讚施政報告亮點紛呈,展現香港光明前景,而特區政府「做實事、重結果」的管治新風更是令人振奮。

來稿作者:周小稞

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如是觀感,筆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心有戚戚焉」。紫荊黨九月中就施政報告向特首辦提交了「聚焦改革 重煥香港生機」的建議書,書中不少建議得到了施政報告不同程度的回應。譬如說,我們堅決反對「明日大嶼」計劃,呼籲政府即刻終止有關計劃,此次施政報告中「明日大嶼」已然消失,代之以「交椅洲人工島」;我們呼籲政府重視日益嚴峻的財政形勢,此次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以確保政府財政的持續性;我們主張重視職業教育、主張推出有吸引力的政策如稅務減免、公營房屋配售、教育資源分配等鼓勵結婚生育,在此次施政報告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映。

與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的一個最大不同就是,新一份施政報告在每一段政策建議最後都會標註具體的部門以明確職責,李氏「以結果為目標」的管治作風日趨明朗。而施政報告提出的「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也確實擊中了當前香港公共服務存在的痛點。筆者在疫情結束後曾到深圳交管部門更新已過期的內地駕照,發現相關的辦理手續已全部數字化,申辦人在辦事大廳無須排隊,只需坐在舒適的座椅上等候叫號。而回到香港申請國際駕照,筆者卻不得不和眾多的申請人一起排隊兩個多小時,一些有經驗的⾧者不得不帶上折椅以應對⾧時間的站立。香港真是落後了,港府現在開始「亡羊補牢」,雖然有點晚,但總算邁出了改進的一步。

當然,香港社會總會有不同的聲音。施政報告宣讀後,民研即日就做了民意調查,結果發現市民對施政報告的即時評分為44.4分,較李家超的第一份施政報告下跌了6.7分。為什麼這樣一份「做實事、重結果」的施政報告(提出的KPI指標達到150項,大幅超出此前施政報告的110項)沒有獲得更多民眾的喝彩?或者說,為什麼多數市民對這樣一份「亮點紛呈」的施政報告「無感」呢?除了此次施政報告沒有再像以往那樣大手筆派糖外(政府日趨窘迫的財力讓派糖已難以為繼),筆者以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提出的眾多政策建議沒有超出多數市民的預期,沒有給他們帶來驚喜,自然也就不會讓他們「有感」。

具體來說,在很多市民眼中,政府提出的很多政策建議或績效指標,譬如說數字化服務,本來就是分內應該做的事情,只是之前的政府一直碌碌無為,新一屆政府不得不去「亡羊補牢」,這樣的政策建議當然不大可能獲得市民的加分。再者,不少的政策建議又屬於那種聽得到、但看不見、摸不著類型的,以回歸以來政府的施政效率,不知道猴年馬月這些政策建議才可以真正落地。譬如說,被寄予厚望的北部都會區號稱可提供約3,000多公頃的新發展土地,但要到2026年才完成第一批的土地平整,到2027年才為主要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那時候李家超的五年任期都已經結束了。最後,大多數市民真正希望解決的議題,如子女能不能憑自己的收入買得起房、⾧者能不能享有體面的退休保障、民眾能不能擁有更好的醫療服務等,卻在施政報告中找不到明確的承諾。

新的施政報告確實想做實事,每個政策局也都提出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政策建議和項目指標。問題是,這些政策建議有多少是真正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這些項目指標有多少能在市民所期望的時間與成本內完成?讓每個政策局提出需要改進的政策與指標固然是一大進步,但由於缺乏統一的規劃與部署,這些政策建議與項目指標難免出現避重就輕、各自為政、缺失方向等弊端。因此,要真正讓市民「有感」,讓市民喝彩,就必須真正解決⾧期困擾民眾的深層次矛盾,真正解決掩護在「程序正義」下的拖拉作風;要拿出擔當與勇氣,順應真正的民意,推進土地使用、公營房屋、退休保障、醫療保障、強積金等制度層面的改革,不能永遠把這些「難啃的骨頭」留給下一任政府去解決。唯有此,施政報告才能真正為民眾帶來希望,為香港煥回生機。

作者周小稞是紫荊黨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