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決戰2024?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發展局於星期一(10月30日)發表《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2023》,交代由西至東四個區域(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的發展進度,以及未來十年分兩階段(2024至2028年、2029至2033年)的推進時間表。

古洞北、新界北新市鎮及羅湖/文錦渡、上水/粉嶺,原本與新田科技城、落馬洲和皇崗同為港深緊密互動圈。現在一分為二,前者是口岸商貿及產業區,後者為創新科技地帶。

新田科技城的定位明確,河套區港深創科園首三座大樓會由2024年年底起陸續落成。加上規劃興建的超級算力設備、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等,預計提供21.7萬個就業機會,容納14.7萬至15.9萬人口。

一圈拆兩區 新界北定位如何?

至於口岸商貿及產業區,《行動綱領》表示「可建立商業服務、零售金融服務、醫療服務、休閒消費等產業,滿足個人跨境服務和民生消費的需求」,外界自然好奇是否符合目前北上多、南下少的跨境消費模式。至於「可開拓新興產業,並提供再工業化的空間,讓傳統工業升級轉型」以及「食品科技、綠色環境產業、先進建造業等新興產業,均有潛力在這區發展」,似乎亦欠缺明確方向。

發展局在今年5月公布了新田科技城的發展大綱,惟北部都會區的其他新發展區,包括新界北新市鎮及羅湖/文錦渡、尖鼻咀/白泥/流浮山、馬草壟,至今仍在規劃當中。去年《施政報告》承諾會在「在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分階段」完成,今份《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2023》維持同樣預計,表示流浮山、牛潭尾、馬草壟、新界北新市鎮及羅湖/文錦渡的發展方案,將於2024年公布。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中)及北都辦主任丘卓恒(右二),就行動綱領舉行記者會。(林穎嫺攝)

2024完成規劃 收地才是硬仗

根據《行動綱領》,同樣要在明年完成的規劃還有元朗南第三期發展規模檢討、港深西部鐵路次階段研究、尖鼻咀至白泥運輸系統可行性研究、新田新創科用地發展計劃顧問研究、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研究等,涉及發展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等不同部門。各個規劃2024年能否如期完成,毫無疑問將對北部都會區的建設速度起決定作用。

明年完成所有土地用途和發展方案建議後,下一步更是硬仗:在2027年或之前啟動所有收地程序。為了提速,特首李家超上星期已在《施政報告》宣布,「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將適用至北部都會區所有新發展區,而且擴展換地安排至指定的產業用地和私營社區/福利設施用地,以及擁有九成業權即可申請作統一發展。

惟前車可鑑,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的換地申請雖然由今年6月底延後至12月底,但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星期一在記者會上透露,七宗申請仍然在補地價階段,亦即是未有一宗完成程序。當然,即使將來的新發展區換地申請未能理想,當局仍會收回土地發展,但當前香港房屋問題仍然嚴峻,經濟亟需增長動力,北部都會區的建設速度恐怕不容有失。

由此可見,比起2024年制定用地規劃,2027年啟動收地程序,能否在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新發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單位各四成」,更是北部都會區的關鍵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