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沉默的多數與喧囂的少數
筆者最近在翻閱大埔分區最新的法定圖則時發現,2021年9月城規會曾經修訂大埔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將一塊用地由「綠化地帶」改劃為「住宅(甲類)」地帶,並就此展開了公眾咨詢。對於這種可以增加住宅用地的舉措,筆者原以為它會獲得不少民眾的支持,但實際的咨詢結果卻是一面倒的反對。
在政府收取的96份申述和意見中,表示支持的只有一份,其它95份都是反對。無獨有偶,最近幾年政府所有「綠化地帶」改劃建議也都遭到類似的壓倒性反對,譬如2021年7月城規會改劃馬鞍山一帶綠化地,結果收到逾七千份申述及意見,其中超過99%表示反對;2022年5月城規會改劃青衣一塊綠化地,結果收到5,277份申述和意見,其中5,155份表示反對;2023年7月城規會改劃葵涌一塊綠化地,接獲的近900份申述及意見也是99%的反對。
作者周小稞
為什麼綠化地帶改劃會遭遇到如此強烈的反對?政府規劃署在回應立法會咨詢時對大量反對大埔分區改劃建議的申述和意見進行了大致的分類:第一是改劃綠化地帶並非是增加房屋供應的優先選項,因為收地及土地平整耗時太⾧,無助解決迫切的住房需求,還必須興建新的基礎設施,不符合成本效應;第二是改劃會使自然環境遭受破壞,大量樹木被砍伐,影響候鳥生活,而改劃後也會對周邊餘下的綠化地帶造成燈光、噪音、大氣等污染;第三是改劃會帶來新的人流,讓現有的交通、學校、休閒等設施受壓;第四是改劃帶來的建設會干擾附近現有居民的生活,影響現有住宅的景觀與通風。其它反對綠化地帶的申述及意見基本上和上述的內容大同小異,無外乎破壞自然生態、帶來配套壓力、影響現有居民、還有更好選擇等。
香港地少人多 環保不宜原教旨
客觀而言,這些理由大多都合情合理。改劃與開發綠化地帶當然會破壞自然生態、帶來配套壓力和影響現有居民,但人類本來就是在征服大自然中發展自己,而在發展自己的過程中必然會對自然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除非你想退回原始時代。帶來配套壓力、影響現有居民也是在所難免,興建新的住宅,帶來新的居民,原有的配套設施當然不夠,政府肯定會同時建設新的設施以滿足新的需求,但這需要一個過程。現有居民當然會受到影響,但這些現有居民當初可以搬進來不也是影響到最初的原居民嗎?
至於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則需要客觀而具體的分析,但無論如何分析,大家都需要尊重香港的一個基本現實,那就是香港是一個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不僅人多地少,而且僅有的土地還絕大部分是不易居住的山地,因此香港的土地開發一定是多管齊下、見縫插針。
在大量的反對聲音中,分貝量最高的莫屬香港的眾多環保團體。他們一以貫之地堅決反對改劃綠化地帶與郊野公園,對填海造地更是嚴加鞭撻,甚至連回收農地也頗有微詞。這些團體或許留意到香港是全世界房價最不堪負擔的經濟體,也或許留意到香港幾百萬市民住在老舊的公屋、數十萬市民擠在狹窄的劏房、數萬名市民縮在窘迫的籠屋,但他們更關注的是佔去香港狹小陸地面積75%的郊野公園、自然保育區、綠化地帶等上的一草一木和一花一鳥,更關注的是香港近海領域裡的每一隻動物。這些可以被稱之為「環保原教旨主義者」的人有沒有想到他們舉牌抗議的政府總部就是港英時期填海造地而來?有沒有想到他們流連忘返的彌敦道就是港英時期炸掉油麻地一帶的山巒而來?當人們詢問這些團體香港的土地資源到底要從哪裡開發而來,他們總是指向棕地,但這些只佔香港陸地面積約1%的棕地能讓香港基層民眾住上有尊嚴的房舍嗎?
受影響者明確 得益者不明確
從一個理性人的角度,筆者不相信大多數香港市民寧願買不起房、寧願住在狹小的蝸居而不忍開發被閒置且不具備太大生態價值的綠化地帶,也因而不相信這種一面倒的公眾咨詢代表了真正的民意。導致這種「假民意」的原因其實並不複雜,因為受累於綠化地帶改劃的群體是明確的,譬如說附近已有良好居住環境的居民、囤積大量土地的開發商、一群生活在離地時空的「環保原教旨主義者」等,他們更願意就改劃發出自己的反對聲音。
而與此同時受益於綠化地帶改劃的群體卻是不明確的,譬如說改劃的土地會用來建設公屋但誰會獲分配這些公屋卻無人知曉,在這種情形下即便是那些未來可能受益的群體也沒有動力站出來表示支持。這樣的「假民意」使得政府在土地開發上處處受制,進而在所謂的「遵從民意」的驅使下,要麼不作為,要麼亂作為,譬如說投資500億元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以換取騰出來的土地,再譬如說「明日大嶼」計劃。
其實要想獲取真正的民意並不困難,只要讓沉默的多數站出來發聲就可以讓喧囂的少數所代表的「假民意」消聲遁跡。為此,政府可以採取兩條措施:一是盡可能明確受益者。譬如說,明確在當區興建的公屋優先照顧本區的公屋申請者,這樣一來本區的受益者就有動力自覺站出來發聲支持;二是在無法明確具體受益者的情況下,想辦法讓潛在受益者發聲。譬如說,如果公屋申請者站出來具名發聲支持改劃土地興建公屋,那麼他就可以獲得加分,進而可以更早獲分配公屋,同時也要求所有發聲者,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都需具名,防止以假亂真。筆者相信,只要政府措施得當,真正的民意就會浮現。如果屆時公眾咨詢仍是一面倒的反對,那麼筆者只能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視所以怒其不爭。
作者周小稞是紫荊黨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