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珊|及早識別情緒、精神問題 關愛隊鼓勵接受專業治療
都市人壓力大,打工仔為口奔馳,學生哥擔心學習進度和成績,容易產生情緒問題。作為區議員,日常工作便是深入社區,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個案求助。
筆者早前曾收到一宗個案,有居民稱受財務問題困擾多時,表示想輕生,筆者看到其信息後嚇到「個心離一離」,又怕講錯說話加劇其情緒波動。畢竟人命關天,當時第一時間想到聯絡警方協助,幸好警方之後證實其安全。
對於不少人而言,情緒問題、精神問題是個負面標籤,亦影響到市民的求助意欲,或會錯失最佳治療時間。
全球約三億人正受抑鬱症困擾,香港精神健康調查,本港每七人就有一人有一般情緒問題(包括:焦慮、抑鬱、混合性焦慮抑鬱等),但只有26%的患者主動求診。中文大學2023年一項調查顯示,而本港6歲至17歲學生中,24.4%受訪學生受精神疾病困擾,包括6.1%患有焦慮症,5.4%患有抑鬱症。
加強關愛隊認知 增設網上情緒支援平台
早前,筆者參加了由民政事務處為提升關愛隊對精神健康辨識而舉行的精神健康急救課程,課程內容十分實用。講者透過影片、個案研習,深入淺出地介紹常見的情緒問題(如抑鬱症、焦慮症等)、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筆者認為有助在日常工作中及早識別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抑鬱症的症狀持續至少兩個星期,而焦慮症狀持續至少六個月,筆者認為,及早識別患者,鼓勵患者接受治療,避免不幸事件發生,盡力拖緩及挽救。
施政報告提到推廣精神健康,預防、及早識別有需要的人士。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曾指,政府將於今年第二季設立青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加強各區的網上青年支援隊服務,為邊緣和隱蔽青少年提供專業社工介入服務,包括網上及非網上的輔導和小組/活動等服務,讓他們可以隨時隨地得到支援;並會在今年第三季增設四間專為精神復元人士照顧者而設的家長/親屬資源中心,以進一步支援精神復元人士及其家人和照顧者。
筆者曾任社會福利署黃大仙及西貢區青少年服務地方委員會,了解到政府部門及營辦機構舉行不同的活動及支援服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並向受情緒困擾的青少年提供協助。另筆者曾獲邀參與參觀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將軍澳青年外展社會工作隊「五夜場」計劃,認識區內夜青外展服務的推行情況。
紓緩精神健康有法 增加照顧者津貼及恆常化
此外,關愛隊理工大學培訓班的導師-盧希皿博士早前進行「自然為本靜觀課程研究」,對象為參加課程時正經歷壓力的人士,包括有特別學習需要子女、經歷離異的家長,以及長者照顧者,包括認知障礙症、心血管疾病或其他體弱長者照顧者。善用自然環境,讓參加者有足夠的空間覺察及整理身體狀況及情緒,能夠更清晰地面對及釐清當下的問題,改善參加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關係。
政府為加強對照顧者的支援,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恆常化,以共同付款模式,資助長者可使用「日間護理中心服務」及「家居照顧服務」,2024年度社區券的最高面值為每月10260元。筆者建議照顧者們不妨善用支援服務,減低日常照顧的壓力。
過往在日常工作當中,筆者也遇到個別求助市民,在講述個案期間情緒偶有不穩,筆者心情忐忑,一方面有其他個案待跟進,難以任由當事人多次重複敘述自身情況,另一方面又要顧及其情緒。但當完成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後,筆者應對類似情況時,則可學以致用,有助辨識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運用有效的介入和危機處理方法,運用適當的溝通技巧,以同理心向當事人給予支持,鼓勵及協助轉介有需要的人士尋求專業支援,減少患者發生自我傷害的情況,成效明顯。
作者方國珊是西貢區區議員、消防及安全工程師。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