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龍|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前不久,本人帶香港青年博士團去了江西交流,江西當地教育工作者提到,早年來自香港的邵逸夫老先生給江西教育界捐贈了數座逸夫樓,也在江西興建了小學。正巧也看到了習近平主席回信寧波籍香港企業家二代的新聞,回港後,又仔細讀了回信內容,頗有感觸,提筆記錄,希望讓歷史之光照亮未來。
來稿作者:尚海龍
習近平主席最近回信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包陪慶和曹其鏞等,讚揚他們傳承愛國愛鄉優良傳統,積極創新創業,捐資助學,為家鄉建設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希望他們繼續發揮各自優勢,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大局,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香港工商界,不管是「寧波幫」還是其他祖籍,都高度重視習主席的回信。的確,習主席的回信不光是為「寧波幫」而寫,也是寫給全香港的工商企業們的。不過我們還是要從「寧波幫」說起。
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他們的確為香港回歸和國家發展,有過特殊的貢獻。他們其中包括已故前「世界船王」之一包玉剛,包陪慶是他的女兒,吳光正是他的二女兒的丈夫;還有已故前「毛紡大王」曹光彪,曹其鏞是的長子,他的妹妹曹其真是前澳門立法會主席。還有另一位前「船王」董浩雲,首任香港特首董建華的父親,此外還有鼎鼎大名的邵逸夫,前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安子介和王寬誠等,王寬城還在1949年率領香港觀禮代表團見證開國大典。
習主席回信短短不到180字,除了嘉許老一輩企業家的貢獻之外,更重要的是勉勵後來者要繼續為國家發展添磚加瓦,實現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 我注意到回信中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讚揚「寧波幫」有「積極創新創業」傳統,另一個就是期望大家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大局」。 往常「國家發展大局」的用詞,第一次變成了「國家改革開放大局」。
我認為這其中的用意和期望,是清楚不過了——寄望當今的香港企業家繼承「創新創業」傳統,在新時代為國家改革開放作貢獻,而改革開放的聚焦點和驅動力,就是科技創新研發。
翻看多位寧波企業家前輩的歷史,都是在年青時候從打工做起,赤手空拳,眼光高遠,打拼創業,成就一番大事業。然而隨著科技興起,進入全球化時代,傳統實業包括航運,房地產,織造等都面對嚴峻挑戰。香港進入再工業化時代,必須由科技創新帶動新質生產力,才是增強經濟競爭力的王道。香港不但不能被擠出科技賽道,更要增強國際競爭力,無論教育、科研、工業、商業都要投入。
然而現實是,香港目前的GDP中,科技研發只佔1.07%,與前列先進地區比,落後「成條街」,統計上比山西省還低。而這1.07%的GDP尚且主要是政府的投入。顯然香港要成就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壓力巨大,但基於後發優勢,本身潛力也大。而特首李家超不斷重申的「搶人才,拼經濟」,務求彎道超車急起直追,目標也在於此。
香港的企業家,尤其是本地長期經營的大企業,都應該考慮從固有的傳統投資,轉型向科技創新研發。 這需要首先是思維和志向,同時是眼光和部署,還有就是香港企業的更新迭代。
「寧波幫」有一個關於董浩雲先生的故事,話說他年輕時候去面試見工,對主考官說:「地球的表面四分之三是水,如果給我機會,我有信心征服海洋。」主考官自然大加讚賞他的志向,但事後主考官特意留住董先生,說:「我送你一句話,剛才你說如果給你機會,這種想法要馬上放棄,因為機會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能等待別人給你,你應該做的是去尋找機會。」
最近有學者分析,香港長期經營房地產和傳統工商業的財團,前輩們年事已高,都不復當年勇, 而現狀基本上還是守業心態。而活力和思維要寄望接班的第二代,創新創業是年輕人的事了——就像「寧波幫」當年一樣。如果接班人精力充沛,但只是敬業守業,不把眼光投放在科技創新研發上面,過去的業績和根基始終都會成為「再起飛」的包袱和負擔。但願香港的第二代企業家,都有董浩雲先生當年的志氣和眼光 !
幾位香港奧運選手不約而同靠「comeback win」(絕地反擊)成功,無獨有偶幾位教練在最後一瞬間,居然分別發出同樣的指示:抹掉過去,放飛自我,全神貫注拿好這一分!事實上具有「comeback win」的志氣思維和眼光,有新鮮腦袋而投入電子半導體科技,電競項目,人工智能的「富二代」還是有的,但畢竟未能成為主流,令人感歎而焦急 。
另一方面,高才通等搶人才計劃成功引進了不少來自於全球的新質企業家和人才,但香港的種種難點,仍然會讓他們有所顧慮,未能「放飛自我」、「才財到位」,這包括香港經營和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內地資金也未必能夠「得心應手」的進入香港,加上高才通計劃尚有若干規定限制,疑難未解,真要做到特首的「目標為本」,看來還是要政府持續改良,好在聽到陳國基司長近期吹風,正在籌劃改良,期待今年施政報告能有高才通優化的亮點。
當今世界進入了以大模型為特色的人工智能時代,未來三年,很可能有三分之一的工種會因為人工智能而受到劇烈影響,其中包括本港的優勢服務產業。本人在立法會公務小組審批項目時,看到就算無爭議的建設項目幾乎都要八年十年,例如白石角起地鐵站、新田科技城的開發等。特區政府也是否應該從習主席的回信中得到啟示:「十年太久,只爭朝夕」,要迅速採取想得到的措施和政策,推動香港企業家,包括本地和加盟香港的,都能夠「放飛自我」,果斷來一次「comeback win」?
作者尚海龍是立法會議員、香港新質企業家聯合會創始人。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