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解決香港土地問題
來稿作者:劉觀沃
大家都喜歡把新加坡和香港做比較,兩者都是世界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其實,很多人認識都有不足。新加坡的最大產業不是金融業,而是製造業。在新加坡,製造業貢獻了GDP的22%。新加坡是和鹿特丹,休斯頓齊名的世界三大石油提煉中心之一,而且,它還是半導體、生物醫藥、精密工程的製造中心。而反觀香港,製造業幾乎為零,工業嚴重空洞化,一旦發生金融危機或者週邊因素不明朗,沒有工業支撐的經濟就會陷入困境。新加坡的裕廊工業區,面積超過60平方公里,幾乎全靠填海得來。而香港最大的大埔工業園,面積僅僅0.75平方公里,裡面也沒有一間像樣的企業。夢想發展成為亞洲的矽谷、科創中心?以何發展?如何發展?談何發展?連土地都沒有,哪個投資者會來發展?
最近,看新聞和報紙,映入眼簾最多的熱點好像是「改革」這兩個字,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前提是要破除藩籬。破除誰的藩籬?當然是固化利益的藩籬。其中最大的藩籬非土地問題莫屬。土地問題處處掣肘香港發展,什麼中醫藥中心、科創中心、數碼港,無一不是因土地問題而一次又一次地錯失良機。
今天,香港正處於改革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政府似乎一籌莫展。香港最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一房屋問題,二是發展問題。解決了房屋問題,香港的民怨就會舒解。之前的上街運動,講得通俗一點,不就是為了生活上吃得好一點,住得好一點嗎,玩得開心一點嗎?政治問題迎刃而解,政府就會得民心,而得民心就會得天下,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至於發展問題,香港財政充裕,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東風」就是可成片開發的土地,政府必須以低價,減稅方式吸引有實力的投資者進駐,讓投資者開展其龐大業務。這兩個問題,都涉及土地,政府沒有理由一點敏銳的觸角、嗅覺都沒有。歷屆政府樣樣都慢人一拍,可謂是「執輸行頭,慘過百家」。
從谷歌衛星地圖一看,香港幾乎是一大片綠色,土地開發程度不到25%。這對一個國際化城市來說,如此低程度的土地開發率實屬舉世罕見。香港真的缺乏建築房屋的土地?非也!相反,香港有大把的土地,只是沒有開發而已。香港土地面積1100平方公里,住宅面積只用了77平方公里。剩餘的土地除了郊野公園、保護區之外,還有300多平方公里可以開發。
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早已超過香港,而深圳最近幾年因吸引大量人才,也以8800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超越香港。但諷刺的是,深圳和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積都是香港的兩倍,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人家的房子比你的大兩倍,你還好意思說那是因為自己沒土地建那麼大的房子,但事實上你的人均土地比深圳和新加坡還多,你不汗顏嗎?
明明有那麼多的土地,有那麼多的地方可以填海,但政府就是沒有辦法,也沒有勇氣去破除固化利益的藩籬。多年來,開發棕地受阻,填海造地受挫,沒有新土地,香港住房問題,發展問題如何解決?基本法規定,香港土地資源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由香港特區政府負責管理、使用、開發、出租或批給個人、法人或團體使用或開發。但當遇到問題時,香港政府自己不想辦法去破除這道藩籬,把土地使用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難道又要把球拋給土地資源的最終擁有者——中央政府不成?那就真的太不爭氣了!
作者劉觀沃是教師,曾在一間大型跨國物流公司任職進口部客戶服務。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