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科技和冷鏈對本港物流業界至關重要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于承忠、袁尚文

上週五,筆者參加了由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和香港物資採購與供銷學會(IPSHK)舉辦的關於智慧物流及冷鏈在大灣區應用的講座。講座由香港運輸物流學會會長梁啟元博士主講,並邀請了IPSHK主席及副會長列席。嘉賓分享了對現代物流發展的看法,我們對此深感認同,願在此與各位讀者分享。

作者參加了由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和IPSHK舉辦的關於智慧物流及冷鏈在大灣區應用的講座。(相片由作者提供)

首先,特區政府去年底針對航運及港口發展以及現代物流發表了兩份「行動綱領」,重點是在高增值、智慧、綠色方向上抓緊大灣區及周邊國家的出入口及轉口機會,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梁會長指出,香港物流企業需要在資訊科技的應用與培訓、大灣區中產對冷鏈的需求,以及探索政府各項資助基金等方面迎接未來的機遇與挑戰。其中,梁會長提到的實際案例包括倉庫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如擴增實境(AR, Augmented Reality)、機器人(Robotics)和無人搬運車(AGV,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這些科技應用是提高倉庫操作效率和準確性的關鍵。通過減少人力成本、提高作業速度並降低錯誤率,物流企業可以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同時,對員工進行相關技術的培訓,可以確保他們有效使用這些工具,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此外,梁會長還分享了香港海關「跨境一鎖」的應用;由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SCM)研發的智慧港口管理平台,以及自動化立體倉庫(AS/RS, Automatic Storage & Retrieval System)與人工智能如何應用在傳統中藥的儲存和配藥中,減少人為錯誤。人工智能對中藥的準確辨識度可高達99%,提升了傳統百子櫃管理和配藥的準確性與效率。

針對冷鏈的科技應用,梁會長分享了有機場貨運站營運商通過不同手段確保需要保溫的貨物在航班降落香港國際機場後,儲存在具有溫控功能的裝置內,並迅速送到指定儲存位置。全程監控溫度、濕度等參數變化,這得益於5G、短程無線技術和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的應用。隨著大灣區中產階級對高品質、新鮮食品和醫藥產品需求的增長,冷鏈物流成為關鍵。然而,這也帶來了溫度控制、貨物追蹤和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挑戰。物流企業需要不斷創新,以滿足這些高標準要求。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物流行業需找到人與科技和諧共生的方式。這意味著在利用科技提升效率的同時,也要重視員工的培訓和適應,確保技術進步不會取代人的作用,而是增強人的能力。最近有大學及專業學會開辦了有關物流科技與冷鏈管理的專業文憑,相信可為有興趣探索這領域的培訓課程的從業員帶來選擇。

香港物流行業正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通過積極擁抱科技、加強培訓和應用,物流企業可以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提升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同時,不斷探索和創新,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消費者期望。

作者于承忠博士、袁尚文博士分別是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的客席講師、高級講師及課程統籌。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