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泳舜|為運動科技應用創造有利環境
巴黎奧運步入尾聲,各界矚目的焦點之一是首次亮相的霹靂舞(Breaking)項目。這是奧運史上首個跳舞比賽,而一則相關新聞早前亦吸引了筆者的目光,一家本港初創企業研發霹靂舞的「智能計分程式」,用家可透過手機和電腦即時評分,協助評判即場評分,系統亦曾應用在多個大小街舞比賽。儘管今屆霹靂舞賽事最終選擇了歐洲的計分系統,但這亦反映出現今體育競賽已漸非單純運動員在場上的比併,科技支援亦成為提升競賽水平的重要一環,有時甚至是運動科技層面的較量。
來稿作者:鄭泳舜
這種趨勢不僅體現在精英運動之中,其發展亦滲透到學界體育和大眾運動的層面。理工大學早前亦與本地中學拔萃女書院合作成立了人工智能游泳科技實驗室。透過先進的可穿戴感應器和水下攝影系統,該實驗室捕捉及分析泳隊成員的起跳動作及游泳姿勢,協助提升他們的表現,可見運動科技的應用層面漸趨普及。
東京奧運結束後,為了幫助本地運動員提升競爭力,港府與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合共出資三億元成立了運動科研資助計劃,而體院近年亦分別與理大和科大攜手成立體育科技研究中心,為運動科學的發展奠下良好基礎。筆者認為,政府應進一步根據全球運動發展趨勢,日後在撥款予體育總會時考慮不同運動項目的獨特需要,提供針對性的科技支援,可考慮撥出專門款項,助體育總會升級設備,添置一些有助提升賽事或運動員水平的科技器材或產品。
在奧運期間,大家也會看到現今不少賽事也會運動視像系統協助裁判執法,讓比賽更加公平,又會即使進行現場分析,將觀賞體驗提升至另一境界。近年,本港部分運動項目,例如足球和籃球,亦開始引入類似設施,惟據筆者理解,引入這些時設施時往往面對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足總在上屆賽事中引入視像助理裁判(VAR),但需要在每場比賽前才能在場地安裝相關器材。
隨著科技在運動競賽中普及應用,政府應主動了解各項賽事的特殊需求,提供便利措施,協助體育總會和主辦機構在場地設置及放置相關科技器材,避免「朝桁晚拆」的情況,為運動科技的應用創造有利環境。
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巴黎奧運在尋找霹靂舞計分系統時曾與本地初創公司接觸,探索合作機會,這表明本地初創公司所研發的運動科技產品具有「走出去」的潛力。筆者認為,隨著啟德體育園的即將落成,更多運動項目將朝向產業化發展,香港或可考慮成立運動科技研發中心,推動運動科技的創新應用,或是設立運動產業孵化器,支持和培育運動產業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技術和市場支持,促進整個運動產業的創新和發展,並長遠提升香港整體的運動競爭力。
作者鄭泳舜是立法會議員、香港體育學院副主席。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