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方向|便民APP屢屢故障,科技便民不應擾民
來稿作者:劉暢
近期,香港考評局耗資900萬元開發的「監考易」和「報到易」手機應用程式在中學文憑試中出現故障,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事實上,過去幾年,涉及政府或法定機構的電子系統頻頻出現技術問題,例如康文署SmartPLAY康體通系統崩潰、數碼港資料外洩、區議會選舉電子選民登記系統故障等,都暴露了香港政府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政府推出各種便民APP以提升公共服務效率,理應是一個正面的發展方向。然而,一系列電子系統失靈事件,不僅引發了社會討論,也暴露出目前政府在數碼服務推行中面臨的重大挑戰。
反思:為何便民APP變「擾民」?
借助移動互聯網打造「指尖上的政府服務」,是大勢所趨,值得肯定和鼓勵。但政府服務APP絕非「花架子」,它承載著為民服務的使命,事關廣大市民的切身利益。頻頻出現的「故障」與「癱瘓」,不僅嚴重影響了公共服務的正常運轉,更可能損害政府和公共機構的公信力。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刨根問底,對症下藥。
究其原因,當前政務APP屢屢「中招」的背後,既有研發測試不夠嚴謹、外包管理存在漏洞等技術層面的問題,也暴露出頂層設計不足、統籌協調乏力等管理短板。部分機構仍抱著「交給外包公司就不管」的心態,缺乏全流程的質控和問責機制。項目開發和測試不夠充分,上線後運維監測、應急處置也跟不上,一旦出現故障,便將責任推卸給外包公司,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問責。
更值得註意的是,政府各部門各自為政、各開發各的系統,導致「信息孤島」嚴重。系統割裂、數據無法共享,資源無法整合,不僅影響了用戶體驗,也造成了資源浪費。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勢必影響政府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最終淪為「好心辦壞事,便民變擾民」。對於應該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方面,優化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這需要發揮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的領導和整合作用,資科辦不應該僅僅是監管部門,更應該是香港政府數字化建設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資科辦應該整合各部門的資源和力量,加強統一規劃和標準制定,推動各部門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打破「信息孤島」,構建統一高效、安全可靠的數據資源體系。通過打通各部門信息系統,推動信息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真正實現便民利民,加速政府服務的數字化轉型。
另一方面,從立項、研發到發佈和迭代,政府內部應該有清晰的規劃和問責機制。技術開發不可能一帆風順,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和改進機制。外包不等於甩包,更不能「外包頂包」。政府各部門不能簡單地將責任推給外包公司,而應該積極面對,及時公佈問題原因,提出解決方案,並做好軟件的迭代更新。我們可以參考12306火車票預訂系統,它在初期也面臨諸多問題,但通過不斷的優化和迭代,最終為用戶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服務。
此外,應該樹立用戶思維,政府APP的開發,要立足實際需求,以用戶體驗為中心,而不是簡單「照搬照抄」。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APP服務評估和反饋機制。通過收集用戶的使用反饋,及時發現並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應該加大對政府內部創科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升政府自身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
「不以一眚掩大德,不以一勞定乾坤。」政府服務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難免經歷「成長的煩惱」。政府應該吸取教訓,以更加開放和創新的思維,勇於承擔責任,打破外包迷思,在優化提升中砥礪前行,在攻堅克難中積累經驗,確保科技真正成為服務民眾的利器,實現便民利民的初心。
作者劉暢博士是香港新方向總召集人。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