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蔡若蓮的「原罪」 只因她是建制派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新班子的司、局長及主要官員已塵埃落定,而毋須報請中央任命的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仍在物色人選。有傳教育局副局長一職大有可能由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會)副主席、現職中學校長的蔡若蓮出任,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甚至質疑她是否適任。對此,該從政治角度、還是從專業角度剖析?
即將卸任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任內表現令不少港人失望。先是在推行國民教育一事上遭遇滑鐵盧,對TSA、學額分配、教學語言等議題的處理亦強差人意,其頻頻外訪的舉措更是惹人非議。故此,社會對下任教育局正、副局長自然寄予厚望,不願再由對教育無認知、無熱情之人出任,窒礙教育發展。
教育局副局長任命傳聞 不乏質疑聲音
蔡若蓮將擔任教育局副局長的消息傳出後,社會上質疑的聲音不少,而不少對她的批評都與其政治立場有關。她現時是教聯會副主席,該組織有鮮明的親建制立場,業界難免對她能否在副局長位上,以專業態度處理教育議題,特別是一些高度政治敏感如國民教育等事宜存有疑問。
加上在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她以獨立人士身份出選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席,但大比數落敗於教協的葉建源,一個選舉失利的建制派人物,卻獲得薪酬更加優厚的教育局副局長職位,故是次任命有可能予人「政治酬庸」的負面印象。
蔡若蓮具建制背景 言行不算很「藍」
惟平情而論,蔡若蓮雖是一名親建制人士,但從她過往的言論可見,她並不算是一個「深藍」人物。她現時是福建中學(小西灣)校長,去年曾表示校內的課堂不會迴避對六四事件的討論,會引導學生不要流於政治及情感宣洩,相對一些建制「藍絲」對六四採取完全迴避甚至歪曲的態度,蔡若蓮處理不算很「藍」。
此外,對於近年興起的港獨思想,蔡若蓮雖然明確反對於校內宣揚相關信息,但不反對學生於校園內理性討論。現屆教育局對相關議題沒有明確指引,似是一味迴避,在缺乏引導及開明討論的情況下,學生容易受不良思想影響,故她的處理手法,可說是合適。
其實撇除政治立場的問題,客觀而言,蔡若蓮的專業資歷,適合擔任教育局副局長有餘。她多年來在教育界服務,先後在大、中、小學任教,又曾任教育局的學校發展主任及課程主任,本身亦是教育博士,可謂是理論與實戰經驗俱備。在她的個人網頁上,對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教育政策著有不少著述,她亦在2015年聯同教育界人士成立香港教師夢想基金,鼓勵勇於逐夢的教師將精神承傳下去,顯示她對推動香港教育的發展的志向。
若最後落實由她出任副局長,配合政務官出身、由教育局副局長「扶正」為局長楊潤雄,教育局將回復類似過往教育統籌局、教育署「局署合一」前的局面,由分別具行政、教學經驗者統領教育機關。鑑於上屆政府「外行管內行」情況下流弊叢生,此舉不失為一可行做法。
教育經驗豐富 政治難關待過
儘管蔡若蓮教育經驗豐富,她面對的挑戰仍不容忽視,尤其是她的政治背景,或有可能成為其仕途上的一塊絆腳石。因為副局長除了須對教育政策有深入見解、具洞察力外,更重要的是與各黨派,包括建制派與民主派,有效溝通,協助推廣及落實政府教育政策。蔡若蓮若真的獲任命為教育局副局長,對她的政治手腕及魄力,將是一大考驗。
總括而言,若從政治角度看,蔡若蓮的政治立場或許令不少市民有疑問;但從專業角度看,她不失為教育局副局長的合適人選。至於她最終能否在這熱廚房中實踐教育抱負,仍有待觀察,社會大眾不妨先疑中留情,給予她表現的機會,屆時再按其實際工作成績,再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