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二十大.六|兩種現代化的比較
【編按】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今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發表報告,具體闡述了他將如何帶領中共實踐治國理政願景,表明中共今後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偉大復興」。
要讀懂篇幅逾三萬字的二十大報告或許不容易,但它卻是認識中國共産黨在今後一段時間戰略意圖和治理規劃的最直接文獻。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旗幟的中共為什麼積極推動意識形態領域的中國化時代化?中共所展現出的長期執政堅定自信底氣何在,報告中正式闡釋的「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又有什麼差異?中共如何認識習近平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身處變局中心的中國又將給世界格局帶來什麼變化?本系列文章圍繞這些問題作出解讀。(系列十之六)
要瞭解「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首先接受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歷史上,社會主義與現代化若即若離,它們之間看似不存在緊密關係。社會主義能否現代化曾經是二十世紀的議題,當時的對象是蘇聯,中國則在經歷動盪,對現代說不上有多少實質想像。蘇聯的經濟實力雖然不錯,但現代化的標準是西方的,蘇聯因而貼不上現代化的標簽,社會主義自然就難以與現代相提並論。
其實,「社會主義是否現代」是個僞命題。如果社會主義不是現代的,那要它來做什麽?就好像「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如果中國依然貧窮,當然無法證明社會主義好,但如果中國成功建設了社會主義,那它必然是現代的。不過,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並不是西方式現代化。社會主義是在拒絕資本主義的前提下誕生的,當然是不一樣的現代化。在西方發達社會,貧窮隨處可見,不少學者已經懷疑能否繼續用現代來形容它。美國最近流行「進步資本主義」,否定傳統的資本主義,想來是因為它並不進步,大家不滿意那種現代化。
中國共産黨在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它的底氣何來?因為「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如果將中國共産黨提供的新選擇擺在中西地緣政治博弈的語境裏,會被誤解為社會主義再一次「挑戰」資本主義。當年美國外交家George Kenan的鐵幕宣言,就是要圍堵社會主義蘇聯,殺氣騰騰。作為一種「新的選擇」,「中國式現代化」確實有「圍堵」西方之意,但目的是避免更多發展中國家受其蠱惑,在社會不和諧、生態受到破壞、世界不和平的道路上現代化。
在中國成為發展的模範生之前,大家無法想像社會主義現代國家是什麽樣的。就算在今天,中國人並不認為自己現代了。習近平在十九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不只是針對中國如何進行現代化展開討論,還將激發世界的討論。中國一百多年前討論現代化時聚焦在器物的改良、制度的引進、甚至否定自己的文明,爭議中國應該「中體西用」,「全盤西化」還是學習俄國十月革命。最後,選擇激進路線的中國共産黨成功領導革命,包括改革開放和治國理政的全方位革命,迄今延續了一百年。
一百多年前中國人只是遙望現代化,甚至是學者之間打嘴炮而已。在新中國建立和改革開放之後,現代化不再是遙不可及。如果社會主義曾經讓人看不懂,甚至懷疑它,「現代化」是更容易明白的,而「中國式現代化」直接說明中國共産黨用什麽標準來定義、引領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勾畫了它將沿着什麽路徑推進,達到什麽成果。
中國式和西方式現代化的共性與差異
現代化不只是人類發展階段的泛稱,它還代表一系列特定的生活形態。西方被視為首先進入現代的社會,許多人想當然地把它的生活形態與「現代」的概念聯繫起來,甚至將西方生活形態視作衡量現代化的標準。近年由於西方社會持續發生衝突、貧富差距愈趨嚴重,加上中國崛起,社會穩定,中共現在又提出「中國式現代化」,自然引起兩種現代化的比較。
二十大報告提出,人類的共同價值觀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這種提法看似平淡、理所當然,但專注於中西制度比較的學者會看到論述的差異。西方式現代化強調民主、自由是人類最大價值,公平、正義不會被放到重要位置,無法獲得保證,和平、發展更是讓西方國家尷尬——欺善怕惡是西方解決矛盾的慣用手段,發展則只是與自己相關,不會是對人類的承諾。差別在哪裏?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美國等西方國家提出類似方案但發展中國家毫不重視,就給出了原因。
全世界都在追求現代化,但除了富裕的物質生活之外,現代究竟指什麽卻難以達成共識。中國式現代化和西方式現代化的關鍵差別在於是以人為中心還是以資本為中心。當中國共産黨將中國式現代化定義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那就必然是人的現代化,是以人的整體發展為前提,強調它是十幾億人的共同富裕,而不是似是而非的經濟現代化,更不是資本的無序擴張。
文化大革命之後,中國處於十字路口,一方面西方正在發生巨大的社會變革,經濟蓬勃發展,另一方面中國要解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化解經濟困局。中國共産黨選擇了改革開放,它既要解決落後的經濟産能,鼓勵全民致富,同時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它找到了對文革式社會主義撥亂反正的前提認識:社會主義能够發展生産力,可以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為社會主義發展確立了嶄新的基本原則:1)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是硬道理,只有發展才可以消滅貧窮;2)共同富裕不等同全社會劃一的富裕水平,多勞多得不是大鍋飯;3)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並不是放弃共同富裕,先富帶後富是發展戰略,亦遵循了歷史唯物發展規律。
中國在這些原則引領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製造業經濟和貿易國,逐步邁進高收入國家行列,在一些領域已經達到相對富裕水平。相反,模仿西方式現代化的發展中國家遇到不少困難,大多數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這些國家的高收入階層繼續財富膨脹,被既得利益藩籬排除在外的大多數人卻原地踏步,徘徊在貧窮的邊緣。發生這種情况的原因是:1)資本主義是以資本的發展為中心,經濟活動圍繞資本運作,共同富裕不是它所關心的;2)絕大多數人是作為勞動者參與經濟生産,大多數情況下勞動在生産中缺乏競爭力,只能根據生活所需計算分配所得,與資本的積累並無關聯;3)西方的現代社會是階級社會,階級之間不存在相互扶持的關係,政府為弱勢群體提供公共服務,出發點是保護資本主義有序運行。
表面看,兩種現代化之間不應該在有沒有電視機、汽車、住房方面進行比較,但物質豐富不等同無節制耗費自然資源,不應該成為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它們是被拒絕的腐朽文化,並不現代。中國近年逐步擴大消費在經濟中的作用,鼓勵更多國外消費品進口中國,但它同時提倡節儉,諸如光盤行動、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等,希望構建生態友好和健康的消費文化。當數字生活等同沉迷在虛擬世界,化學製造損害人的健康,能源消耗代表氣候變暖,這種生産方式可以持續是因為資本在西方式現代化佔有主導地位,而中國共産黨堅持它不能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容。中共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積極培育健康的消費文化,正在改變曾經失去的平衡,讓商品從構想開始就符合以人為中心的標準。當一個發展中經濟能够如此堅持人在現代化進程的主體地位,西方式現代化應該反思是否將資本放在錯誤的位置上。
聚焦治國理政好過無休止的意識形態爭議
西方式現代化強調自由市場,企業注重公司治理,中國式現代化聚焦治國理政,這是客觀條件影響主體行為的辯證關係。自由市場讓資本無約束運轉,公司治理保障了股東利潤,聚焦治國理政則可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當大家從資本的角度評價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必然認為中共在開歷史倒車,在此之前,資本是可以以市場之名自由馳騁的,這就是西方式現代化的選擇。相反,聚焦「治國理政」的中國共産黨認為,任何擾亂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的行為都應受到約束,一旦資本利用優勢奪得社會分配的主導權,損害公平營商環境,中國式現代化將無以為繼,中共當然就要出手。手法是否拙劣是一回事,約束還是要做到,技巧可以逐步提升。中共要長期執政,必然要不斷優化以治國理政為中心的中國式現代化,它比只強調意識形態的西方式現代化更能滿足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西方認為中國缺乏自由民主,而且只有自由經濟才能發展民主,所以中國無法實現現代化。改革開放初期,計劃經濟窒礙中國發展,後來修正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西方經濟學家嘲笑它不倫不類,中國成功發展之後,批評者自動失聲。
另一個常見的指責是專制不可能鼓勵創新,發展高科技,中國只能够靠出賣廉價勞動力。這種判斷早就被現實否定。西方還認為中共政權不穩,無論經濟如何成功,都會因為缺乏民主而發生政權更迭,但中國卻成為世界上最穩定的政權和社會之一。近年中國提出「全過程民主」,更是給承受自身民主失序之苦的西方出了一道難題,它們已無力嘲諷,估計也沒有人願意為中國式現代化能否成功下賭注。
現代化不是專制的、它應該是民主自由的,但同樣要求公平正義。「中國式現代化」認同這些要求,但不會跟隨西方的標準。中共會質疑自由經濟能否解決貧窮和發展,並為市場提供邊界和秩序;它還會反駁槍械擁有權與自由不相關,而是與公衆的生命安全相關。言論自由很重要,但藉口言論自由讓金錢主導選舉,結果是政治被資本壟斷。
中國式現代化將公平正義擺在民主自由之前,聚焦治國理政,強調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重視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是要擺脫意識形態的羈絆。中共為什麽重視社會統一思想,將討論聚焦在治國理政?因為經濟社會的有序發展為公平正義提供了保障。中國共産黨堅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目的是讓治國理政變得純粹,強調社會秩序和公平。資本認為政府威脅它的利益,它要爭取無約束的自由市場,兩者看似水火不容,然而,有了秩序並非就沒有自由。西方式現代化強調「小政府、大市場」,「二元對立」的指向明顯;中國式現代化選擇「對立統一」,但它並非無為而治,反而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兩種現代化之間高下立見。
「解構二十大」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