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能否變陣迎接「0+0」?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入境措施放寬至「0+3」已一個月,對吸引旅客的作用值得肯定。對比9月26日前一個月及後一個月,外地旅客入境人次翻了一倍,惟受內地訪客減少拖累,整體旅客入境人次增幅不足一成。內地與外地旅客不同,他們返回內地後要接受「7+3」隔離安排,是否來港不只看香港入境措施,因此內地旅客數字下跌不能否定「0+3」的作用。

「0+3」實施後首兩星期的效果尤其明顯,外地旅客入境數字連續按周升44%。但隨後升幅放緩,至上星期(17至23日)僅按周增加14%,今星期(24至30日)預料更會持平。入境限制放寬至「0+0」,是許多市民——尤其是旅遊及零售業界——的期望。

醫療體系能承受目前壓力

近日新增個案增加,但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周四(27日)提及,「死亡個案和重症的數字相對穩定,而醫院體系的服務似乎能夠承受目前的壓力,每日的入院數字亦相對穩定」。

翻查數字,近兩個月香港新增個案低位是10月3日的3286宗,至周三(26日)回升至6062宗,增幅84%;留醫人數低位是10月7日的1582人,至周三回升至1926人,增幅22%。由此可推斷多數患者屬於輕症,疫情回升沒有對公立醫院造成重大負擔。事實上,公立醫院非緊急手術已恢復九成,整體非緊急服務亦恢復逾八成。日前中大及港大醫學院亦指出,新冠口服藥可減低門診患者入院率88%,並降低住院患者死亡風險76%。

政府下月3日起解除餐飲處所、表列處所的營業和堂食時間限制,同時容許出席婚宴人士在台上脫下口罩拍照。(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輸入個案佔比低 人數倍增不足懼

香港能夠應付目前疫情,已是幾可肯定,但問題是若然放寬至「0+0」,風險是否仍然可控?現時新增個案以本地為主,輸入個案佔大約7%,若然佔比不變,而放寬至「0+0」後旅客人數再次倍增的話,相當於每天再增加約380宗輸入個案。

其次,若然放寬至「0+0」,輸入個案將在首三天已進入食肆或酒吧等場所,傳播病毒的機會較「0+3」高。但「0+3」之下這些隱形患者已在社區近乎自由活動,所以關鍵問題在於准入餐廳的新增額外風險有多大。防疫之道在於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能夠減低的額外風險以及對入境者造成的代價,兩者應該加以衡量。

以10月12至18日一星期為例,52402名抵港者之中1506人在機場核酸檢測呈陽性,另外1041人在抵港後七天內確診。假設當中八成人在首三天「黃碼」期間轉陽,那相當於為了減少800人的額外傳播風險而令5萬人無法光顧食肆酒吧,「性價比」看來有限。

「黃碼」可放寬 只要求陰性證明

李家超政府謹慎而為,態度值得理解。但目前未能「0+0」,也不代表只能原地踏步。在防範隱形患者的大前提下盡量便利入境旅客,當局可以將「0+3」變陣,容許入境者在「黃碼」期間,只要持有24小時內的核酸檢測或快速抗原測試陰性證明,便可以進入食肆、酒吧等表列處所。雖然防疫作用必然不及完全禁止進入餐廳,但正如政府也接受登機前以及光顧酒吧前的快測證明,說明了快速測試有一定篩查隱形患者的作用。

假設入境者在周一早上抵港,同日中午收到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按照目前安排,他要在周三再接受核酸檢測,並於周四收到結果後才能光顧餐廳。但如果「0+3」變陣,只要求「黃碼」者提供陰性證明,那麼他在周一中午已經可以光顧食肆,而且只要周二及周三早上皆進行快速測試,這兩天亦可以自由活動,對遊客的吸引力大得多。

既然李家超政府認為現階段未適宜踏出「0+0」一步,不妨先變陣「0+3」以踏出一小步。只要疫情持續受控,政府便可以適時再放寬,給社會一個快樂聖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