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政府、親商界不如親市民
自由黨三名榮譽主席田北俊、周梁淑怡和劉健儀因為不滿現屆領導層未向他們諮詢及解釋,便在中委會動議取消榮譽主席職銜,在會前宣布退黨。坊間預料三人退黨後,餘下領導層會更加「親政府」。
自由黨與政府的關係經歷曲折。該黨在2003年拉倒政府《基本法》廿三條立法,因而被稱為壞孩子。到政府在2016年委任張宇人入行政會議,外界認為雙方關係修補。在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自由黨充分表現緊跟政府的立場。即使田北俊、周梁淑怡和劉健儀公開要求政府撤回修例,但時任黨主席兼行會成員張宇人仍繼續支持。在今次退黨事件後,不少分析也指黨內少了雜音,會放開懷抱更親政府。
親政府與否並非好的界定
然而,若說自由黨近年親政府,那只基於政治議題的立場。在經濟民生範疇,他們反對政府主張從不罕見。近來就有反對政府禁止電子煙和加熱煙進口,以及反對取消強積金對沖法案。在最低工資一事上,張宇人更是從一而終反對設立,跟政府的共通點只是不認同一年一檢而已。
在上段的三個例子可以看到,政黨是否一致親政府本就難以簡單定論。我們過往習慣以親政府還是反對政府來界定政黨,但這種區分不符實情,以政治範疇論斷政黨立場難免以徧概全。
工商黨不能只顧業界福祉
而且盲目的親政府和反對政府立場無助社會改革。政黨應該以民生福祉的增減來判別政府政策好壞,有利民生的政策就值得支持,有弊的就要修正、反對。可惜在香港,工商界政黨的經濟民生立場不時背離民眾福祉,即使有利民生的政策他們亦時投反對。
工商界的利益表面上好像跟勞工和基層對立,但說到底,資本主義社會如果妄顧員工和民眾死活,一樣無法運作。即使政黨是親工商界,他們亦應是同時顧及政府和民眾需要,包括支持提升勞工保障和公共健康,例如保障員工有最低工資和合理的退休金,或者是支持禁煙規管。若然政黨對於公共政策的立場流於狹隘,長遠而言其實也有損商界利益。
建制力量要切實排解民生憂難
進一步說,工商政黨更可以主動協調不同利益,令到社會整體受惠。以近日復熾的粉嶺高球場去向爭議為例,商界政黨大可擔起協商橋樑,遊說場地管理者和以商界為主的高球場會員以民眾安居目標為重,支持政府的建屋方案。房屋問題得到解決,社會才有更好的條件發展經濟。若然工商政黨只顧目下自身利益,任由民生憂難積累,倒頭來反而不利營商,甚至拖低政府治理能力。
一般企業着眼經濟利益毋庸置喙,但工商精英組黨參政,自然是希望想為香港整體發展出一分力。他們的視野若能遠大,不止於藉左右政府決策來維護界別利益,而是調和業界與民眾和政府的矛盾,社會自然得以長治久安,經濟發展更為蓬勃。
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特區政府提出四點希望,即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和共同維護和諧穩定。工商政黨即使不是政府行政一員,但也分享了管治權力,是建制力量和廣義治港者,有責任落實四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