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倒忙的行會召集人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行政會議召集人、新民黨主席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在星期二(8月9日)接受彭博訪問期間,被問到香港政府對於作為經濟支柱的物業市場下行能做什麼,回應指「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讓香港對世界各地的人更具吸引力,例如內地居民、內地專業人士,他們一直都有呼籲免除他們的雙重印花稅(即針對非永久性居民買賣住宅物業的「買家印花稅」),甚至要在他們獲得居留權前」,並指它屬於「考慮中的一系列措施」。

訪問播出後本港地產股應聲上揚,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發言人其後回應傳媒查詢時發稿表示:「針對有報道指政府考慮放寬物業印花稅,政府澄清,沒有相關討論,並明確指出沒有任何相關計劃。」葉劉淑儀本人亦發表聲明澄清自己當時並未言及特區政府考慮的任何個別措施,表示相關項目將包括在新民黨下月提出對《施政報告》的建議,希望藉此鼓勵內地專才留港發展。

受訪發言切換身份不當

翻看片段,葉劉淑儀接受訪問時彭博標示其為「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顯然大家理解她是以此身份發表意見。而且她的後續發言還說免除內地人「買家印花稅」一事「當然是政府可以考慮的東西(certainly someting that the government could consider)」,以及當時討論主題是特區政府面對樓市疲弱能做的措施,葉劉淑儀此等說法難免令人覺得其意思是港府正在考慮撤銷上述「辣招」,措辭實在有欠謹慎。

就算葉劉淑儀那時認為自己乃是用新民黨主席身份作出評論,她也應該首先強調自己以個別政黨主席或立法會議員的身份發言。然而她在整段訪問裏始終未見標明此點,僅在途中穿插一句自己無法保證(commit)行政長官會怎麼做,顯然未能夠清晰表達撤銷內地人士「買家印花稅」的建議是從代表行政會議抑或政黨的立場發出,各界自然理解她是用行政會議召集人身份來發言。

事實上,政要能否如此轉換身份來發言,本身不無疑問。目前葉劉既為行會召集人,不少人關注她的意見也是基於這個身份,而非其立法會議員或政黨主席的角色。葉劉淑儀作為回歸以來第一位有政黨背景的行政會議召集人,獲委任時自言能兼顧兩個角色,不會因為行會有集體負責制就放棄議員監察政府責任,也不會因為進入了行會便停止反映所屬政黨的意見。結果她今次受訪發言反而卻忘了照顧自己的行會召集人身份,在面向傳媒時讓其政黨主席身份喧賓奪主。社會一般不反對具政黨背景人士出任公職,但前提必然是他們的言行能秉公區分不同角色,切忌混淆身份、公私不分。

行會召集人要做好解說

2005年重設行政會議召集人一職的時候,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稱其職能是「進一步加強非官守成員之間的聯絡及溝通」。而葉劉淑儀今年接受任命後指召集人跟個別成員一樣「無實權,工作是給意見」,另外又形容行會召集人是「特首的顧問」,與其他行會成員不同之處在於應該跟行政長官「緊密合作」,其重點工作將是親自或安排行事「對外解釋政策」。今次事件似乎顯示她沒能很好地履行有關職責,甚至倒過來增加了公眾誤解。更何況行會召集人通常較其他成員更常接受訪問,意見更為人關注,因而應對言論更負責任。

回想2013年發生免費電視牌照爭議,時任行會召集人林煥光要求梁振英「深切檢討」,那時葉劉淑儀表示類似意見應向特首私下說明而非公開表達,今日她對樓市「辣招」訴求理應也是同一道理。再者當年特區政府推出買家印花稅等「辣招」前後,行會非官守成員林奮強因先行賣樓被質疑謀私,葉劉淑儀亦批評過林奮強「講得太多、太亂」和「政治敏感度不足」,希望她不會在十年後犯下相同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