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趨緩但情緒健康嚴峻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數據顯示,最近七天的自殺個案估值平均數超越「極高」警戒線,研究中心在本周二(29日)召開記者會,認為第五波新冠疫情下,防疫措施令長者感到被隔絕,社會充斥負面情緒,呼籲各界盡快介入扭轉局面。

新冠病毒奪走千計性命,疫下亦令情緒問題愈趨普遍,甚至響起自殺警號。該研究中心的團隊發現過去兩周的七天的自殺估值的每天平均數為4.05宗,比對全年的平均數1.8為高,而高危群組是55歲或以上人士。同場出席的生命熱線代表亦稱今年1、2月的電話求助量達2.2萬個,2021至2022年度較上年度的個案數目亦增加五成。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呼籲市民主動關心身邊人,尤其是長者。其次,各界在重覆疫情數據時,應一併提及出路。第三,在不增播疫風險下,休閒和社區設施應盡快給市民。

互助行動要持之以恆

第五波的疫情對精神健康的影響較以往大,相當程度因為社交限制措施在幾波疫情中最為嚴厲,尤其禁止跨家庭聚會。在疫情攀升時期,部分染疫者和非染疫者也感到尤其被社會遺棄、倍感孤獨。近日隨着疫情從高峰回落,加上政府、政黨和社區鄰里之間動員義工派發物資,市民多了渠道求助,即使他們不懂或怯於求助,也有更大機會被注意到。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推算,自殺個案估值平均數超越了「極高」的警戒線,過去7天的自殺估值平均數為4.05,比全年的平均數1.8高。(記者會網上片段截圖)

疫下家庭難關多 社福、學校要關注

疫情未退,政府對研究中心放寬休閒和社區設施的提議要慎重考慮,但物資和情緒支援可謂要多多益善。當日後疫情真的趨緩,各項互助行動要持之以恆。香港人是線上社交媒體的重度用家,但鄰里支援仍然薄弱,第五波疫情揭示社會還有一大批長者和體弱人士求助無援。他們即使熬得過疫情,日後也可能再困於身體損傷又情緒問題,需要幫忙。

其實,疫下需要支援的不只是長者和體弱者,一般家庭和市民亦面對難關,分別只是多與少。一波又一波疫情,生計和家人相處問題難免累積,失業、生意倒退、無力還債、學業退步等,很容易觸發家人磨擦,處理不慎的話,有機會導致悲劇。

就此,個人固然要保持自制,避免傷害家人或自殘,親友間要互相監察彼此身心變化,但最關鍵還是政府全力控疫,並主導經濟復甦,令商業和就業市場活躍起來。在家庭支援方面,政府要視乎復甦速度,決定要否增加補助和放寬社會福利申請資格,另外,社會福利署要聯同社會服務團體要多推出家庭和長者支援計劃,鼓勵家人有爭執時找社工進行輔導。輔導未必解決生計問題,但可以團結家庭,助他們齊心跨過逆境。隨着復課在望,老師和駐校社工也應多觀察學生的身體情緒有否異樣,適時提供幫助。

至於政府官員,除了要展示香港的抗逆方向外,還要展示同理心,令市民相信政府理解市民焦慮不安,並願意解決問題。若然在上述的實質支援上,官員能多說一點支持市民的說話,例如勿對染疫自責或怪責他人,大部分可以在休息和服藥後康復,也可感輕一點市面的焦慮和不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