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強積金對沖 最後一步不能退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今屆立法會首個法案委員會星期五(3月18日)以視像形式召開第一場會議,討論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的《2022年僱傭及退休計劃法例(抵銷安排)(修訂)條例草案》。在勞工處處長孫玉菡簡介法案之後,個別議員提出不同理由希望押後討論或吸收更多工商界意見,甚至批評疫下強推有關法案將會嚴重影響香港勞資關係及影響力。

這些議員一邊表示現時僱主即使給予優厚薪酬也難以順利聘請到員工,另一邊又聲稱僱員將為獲得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而做出「搏炒」行為,然後還指新冠疫情已經增加不少企業經營成本,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對它們來說等同雪上加霜,因此推斷這些負擔最後可能只會轉嫁至消費者身上,從而形成惡性通脹、造成經濟損失。

假設疫下搏炒於理無據

諷刺的是,就在法案委員會舉行會議的同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便於抗疫記者會宣布再次推出「保就業」計劃,加上前一天政府統計處發表近三個月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失業率亦由上期3.5%回升至4.2%,正好顯示就業人士在疫情受到的壓力根本不比僱主為低,而他們面對愈來愈高的失業風險斷無可能貿然「搏炒」。

尤其新近失業人數當中,以55至59歲的年齡組別增幅最大,他們普遍服務同一僱主較長時間,故此獲得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機會更高。這種情況表示疫下受舊有強積金「對沖」安排影響到退休保障的人不在少數,故此疫情嚴峻恐怕只代表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應該加快推行速度,絕不會是反其道而行之。

政府於2018年的《施政報告》中敲定取消強積金對沖方案。(資料圖片)

加快落實措施非不可能

會議另一焦點在於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的落實時間,是否必須等到2025年配合「積金易」平台全面運作時推行強制僱主專項儲蓄戶口計劃。席間有議員質疑此舉純粹當局遷就行政便利而為,亦有議員詢問一旦「積金易」平台出現不可預期的遲滯會否連帶拖累撤銷「對沖」進程,官員對此僅回應內部備有預案,但無交代任何具體細節。

然而單憑預案存在本身,已經證明政府其實可以在法案通過後立刻落實取消「對沖」安排。儘管政府代表強調配合「積金易」能夠增加工作效率和減省成本,但是關於取消「對沖」討論老早蹉跎多年,而且補貼僱主25年的公帑金額在此期間也會一直因為通脹等因素增加,政府當局實在應該認真考慮不將它跟「積金易」平台給捆綁起來。

無論如何,法案委員會開始運作象徵着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進入最後一步。現行方案經歷兩屆政府近十年的時候方才得出,假若無法在今屆政府完成任期時順利立法,難保未來又會虛耗更多時間處理重複工作。為了市民長遠退休保障着想,就算當下香港暫時處於疫情肆虐、經濟疲弱困局,也不能夠輕言將法案推後或再度擱置,反而還要想想如何加快它的落實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