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住疲勞齊抗疫 社會方能早復常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在本周三(16日)引用港大醫學院前一天公布的疫情趨勢數據,指市民出行回升,呼籲市民勿鬆懈,無必要不要外出。她亦提到康文署會加強管理公眾泳灘,或要將之圍封以減少人流。市民在第五波疫情下呈現抗疫疲勞可以理解,但疫情未見回落,醫院、院舍仍然超負荷,短期內難以放寬社交限制。反過來說,當下市民嚴守限制,才有條件更快鬆綁。

市民近日增加戶外活動,證據之一是港大醫學院匯報疫情趨勢時,指出八達通使用量自疫情惡化後一直下降,但到上周末回升。證據之二是公眾泳灘在剛過去的周末人頭湧湧,部分人留在海灘時沒有戴口罩。林鄭澄清公眾泳灘自去年冬季以來停止救生員服務,但沒有圍封泳灘。康文署隨後決定周四(17日)起關閉和圍封所有公眾泳灘,並呼籲公眾留家。

3月13日,不少市民來到石澳泳灘灑太陽、吹海風。(廖雁雄攝)

政府後知後覺 市民欠自律

圍封公眾泳灘也非新事,早在前年7月第三波疫情期間,康文署曾關閉泳灘至11月,期間加強圍封各泳灘,包括關閉洗手間和更衣室。第五波疫情遠第三波嚴重,政府到市民質疑之後才行動,又再證明後知後覺。政府固然要嚴厲禁止違反防疫規則者,但亦難以監察所有地方。除了泳灘外,近日市民遠足行山人流亦見增多,不少是三五成群,有違限聚令,執法人員難以到各處山頭巡邏,唯有靠市民自律。

無論如何,從上述數個現象,我們可以推斷大眾出現抗疫疲勞。經歷多周嚴厲的社交限制,戶外娛樂停止,加上市面太多關於染疫導致死傷的資訊,市民趁假日和良好天氣,到海灘和其他地方舒展身心,遠離愁緒。再者,醫管局和學者早前判斷疫情已過頂峰而且預期回落,防疫抗疫心態有所鬆懈。

3月12、13日,八達通使用量回升,顯示更多市民出行。特首林鄭月娥提醒避免出行,減少傳染。(截圖來源:港大醫學院)
+15

抵禦抗疫疲勞 自助互助是藥方

然而,判斷疫情將來回落是基於數據模型假設,大眾不遵守社交限制的話,模型就不配合實情。其實,港大推算的基本感染數(effective reproductive number)已在數天前低於1,即一人傳染給少於一人,但每日錄得感染數字自3月初下降後就處於平台期,未見持續下降,也許反映模型和實際的偏差。

嚴守社交距離的用處不只在於避免自己被感染,更是避免自己一旦染疫後再傳給家人,萬一家人染疫並得重症,就會擠壓已經吃不消的對公私型醫療系統,家人亦難獲適切照顧。少一次外出,就少一次染疫機會,多一分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

當然,抗疫疲勞還是需要正視的,畢竟長期留家接收大量疫情訊息,容易積累無力感,甚至哀傷,又或者因為資訊太密集而削弱警覺性。假若家中有空間,可以多做運動,調劑身心。另外,與親友鄰里或者社工抒發感受也是方法。我們甚至可化被動為主動,支援身邊群體的身心物質需要,讓生活更有意義。那邊廂,政府亦要適時告知公眾,在什麼情況下會放寬社交措施,例如檢測陽性數字,入院、重症、死亡率數字回落到多少,疫苗接種率要增到多少等,市民不需無了期等待,將更有動力配合抗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