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執政竟如學者論政 拖拉磨蹭浪費市民光陰
特區政府近日正就《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除了政黨政團約見特首林鄭月娥提交意見,不少學者亦向政府表達意見。其中,多年來關注政府扶貧工作、2017年曾為林鄭競選「站台」的教授周永新亦在報章撰文,認為特首要就2019年的反修例事件作出清晰的說法,更要集中處理香港的房屋、安老、就業等問題,具體的政策措施甚至亦寫在牆上,以供政府參考,包括未來三年每年落成3萬個公屋單位、未來一年完成取消強積金「對冲」、一年內訂立標準工時等。
形象老好人的周永新曾受政府所託研究全民退休保障,最終建議不但不獲政府接納,更被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批評為「不切實際」、說法隨意。這事件無疑說明了學者即使有「治世安邦」的士大夫精神,最多只能提筆建言,無法成事。能否為社會謀幸福,還看擁有推動政策、社會改革資源的政府。然而香港的高官卻只是議政而不作為,毫無解決問題的決心。
施政者不能只談不做
周日(29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的網誌再談扶貧政策,是他過去四周網誌系列的貧富懸殊之四。在文章中,他談及「香港沒有『扶貧線』」,並簡介各種政府支援政策的目標和原意,指出「要加強退休保障,首要的便是推行計劃中的取消『對沖』及強化強積金的制度」,但結語竟然只是「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加強公共年金與強積金的配合」。曾與周永新一同在港大社工學系任職、90年代接替其任系主任的羅致光,不知是否忘了自己早已經再不是在論政的一介書生,而是政府的一局之長?
觀乎同樣的話題,其實早在2017年已在羅致光的網誌出現。2017年8月,他以《貧窮長者與退保》為題,就談及「推出公共年金計劃,讓長者可以將積蓄演化成穩定的每月收入」;2018年4月又以《對公共年金的誤解》為題,又再次談及公共年金的目的;2019年又在網誌提及「設立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及公共年金」以及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對沖」。及後,差不多同樣的「話題」又每年定時在局長的網誌中出現,今次已是其任內第六次在網誌內提及如果配合公共年金以達安老目標,以及第九次談及「強積金與遣散費對沖」的問題。但一切卻仍然是局長「月月講、年年講」的風花說月話題,有關具體落實的措施亦如局長所言「需要進一步探討」。
拖拖拉拉又一屆任期的完結
自90年代起,周永新便一直循不同渠道孜孜不倦地向政府就社會政策提供意見,今日的他已屆花甲之年並加入長者行列。這意味香港最少一代人由正當盛年等到晚年,由工作做到退休,也等不到社會保障得到完善。這並不是因為沒有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政策,而是因為歷屆的特區政府、局長官員拖拖拉拉,議而不決。
今屆政府已經來到尾聲,中秋之後將是特首林鄭月娥為本屆政府發表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會有再多一代人的光陰被浪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