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實際情況改變固有想法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是崇尚自由的大國,但由去年抗拒戴口罩,到拜登政府上任後強制戴口罩,到今周四(29日)要求聯邦政府人員接種疫苗。這箇中反映了什麼?
猶記得在去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意大利仿效中國,實施全國封城,在歐美社會引起了重大迴響。當時我們便指出,雖然西方習慣了小政府、尊重個人自由,但當爆發非常嚴重甚至災難性的危機時,政府也不得不採取極端手法應對,而又會被視為合乎情理。
近幾個月美國疫情雖然緩和,但在Delta變種新冠病毒肆虐下確診人數逐步回升,拜登政府於是要求所有聯邦政府僱員及外判員工須接種疫苗,假如未完全接種,就必須在工作場所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以及每周檢測病毒一至兩次。
馬克龍:因你的自由受害
在同樣疫情反彈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月中已宣布強制醫護人員及院舍員工在9月中前接種新冠疫苗,並擴大健康通行證的強制範圍,要求民眾在更多場所要出示疫苗接種或檢測陰性證明。在這個奉自由、平等、博愛為圭臬的國家,逾十萬人上制示威自是不意外,但民調顯示多達76%民眾支持馬克龍的措施。或許法國人也明白,誠如馬克龍所言,「如果你感染了你的父親、你的母親或我,我們便因你的自由而受害」。
當然,是否強制接種疫苗、限制出行自由等不能一概而論,例如要考慮當地疫情水平、醫療體系的承受能力等,英國便採取了相當放任的態度,似乎認為其醫院能承受確診增加的情況。但即使如此,這也說明了自由等個別抽象理念不足以一概而論地指導我們的社會該怎樣做,固守想法容易陷入教條主義,窒礙社會應對挑戰。
而這道理不但適用於疫情應對,對於其他社會問題亦如是。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先對實際情況有客觀及科學的研判和掌握,從而才能決定該採取怎樣的手段和方法。此過程難有跨越古今、四海皆準的金科玉律,只能不斷考察現實及不斷反思原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