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經濟成趨勢 勞工保障要追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內地外賣員勞動保障不足,近日南京市政府要求企業為外賣員購買社會保險,這堆龍頭企業美團的影響相信不少。外賣員是否得到足夠的勞工保障並不僅僅是內地面臨的問題,更是零工經濟興起下,香港乃至世界面對這一新型僱用模式應探索的方向。

美團平台的950萬配送員均為外判人員,與美團沒有直接的僱傭關係。 因而他們不僅沒有五險一金等基本保障,就連每天3元的商業險也是從當天的佣金中扣除,而這也僅包含保額60萬人民幣的身故傷殘與5萬元的醫療費用,並不包含任何的失業、養老風險承擔,也不包含任何的生育、勞工假的保障等。考慮到這一行業的勞工保障不足,南京市政府出台《關於規範新就業形態下餐飲網約配送員勞動用工的指導意見(試行)》,要求企業為全職外賣騎手繳付社會保障金。在這一條例下,不僅美團,諸如餓了麼、京東等有企業的餐飲配送員亦將得到更大的保障。作為對零工經濟保障的開端,投行瑞信相信這一政策將會陸續在內地各省市政府實行。

(「五險一金」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在內的五種社會保險,「一金」是指住房公積金。這是中國政府為保障職工權利而採取的一項基本措施,其中工傷保險與生育保險全部由用人單位繳納,其他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共同繳納。)

零工經濟 機遇與挑戰並存

隨著科技的發達和疫情的催化,以外賣員為典型的零工經濟在世界範圍內都日益發達。歐洲委員會的資料顯示,2016年中約有四分一僱用合同涉及散工、平台配對等非標準僱傭模式。在美國,2018年有約790萬名工作者曾從事經電子平台配對的工作,佔總勞動人口約 4.8%。在香港雖無零工工作者的專項統計數字,但「2018 PERSOLKELLY APAC Workforce Insights – Gig Economy」問卷調查顯示,55%的香港受訪者對「零工經濟」感興趣,排在亞太地球之首。

零工經濟打破了傳統僱用工作對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紓緩失業、就業不足等問題,讓更多勞動力參與到市場中來,刺激了經濟的增長。比如2018年,零工經濟為美國和全球分別帶來1.3萬億和4.5萬億美元收入。

但同時,零工經濟也打破了傳統上將工作者分類為「僱員」與「自僱人士」的二分法,令這種新型的勞工模式難以在固有的勞工保障法例中找到適用的條例。也因此,零工經濟究竟帶來更多的就業和經濟收益,還是帶來更多的勞工剝削,又或是勞動糾紛,往往取決於當地如何完善這一新型勞工模式的保障。

香港外賣員。(資料圖片 / 張浩維攝)

零工勞動也可有保障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2018年回答議員質詢時指,港府沒計劃將《僱傭條例》涵蓋範圍擴至彈性工作人士,讓香港逾51萬自由工作者勞工權益無著落,也就更不用提針對零工經濟做出調整。本港各外賣平台勞工糾紛不斷,僅在2020年就出現兩次外賣員罷工行動。究其原因,正是因為外賣員不享受普通僱員的勞工保障,缺乏議價能力。去年9月,一名Foodpanda女外賣員被發現在染疫後一直沒看醫生,仍如常工作14天,直至家中丈夫被感染後病危要送院救治,才被曝光繼而停工。這背後的原因正是因為缺乏勞工保障,員工擔心會被強制隔離、無法工作失去收入,即使出現病徵仍「夾硬」上班。

如前所述,零工經濟既是科技時代的大勢所趨,也能增加就業和市場勞動力,因此不同於於香港政府的滯後,不少社會都在積極推動對零工經濟的保障。除了南京政府要求企業必須為配送員購買社會保險,英國法院亦考慮到Uber司機沒有定價權、Uber可透過演算法和用戶評分間接操縱司機,早前裁定將Uber 司機納入普通僱員行列,要求予以他們同樣的保障。無論是將普通僱員的保障延伸到零工經濟範疇,還是根據特定零工工種的具體自主度,裁定部分工種為普通僱員進而保障他們的權益,都是香港政府可以參考的方向。

不可否認,如何既保障工作者不被剝削,又不會因為生硬的勞工要求破壞零工模式的自由,有創意的優點,的確具有挑戰性。但零工經濟既是大勢所趨,各地社會都在探索如何讓其揚長避短,保障勞工權益時,香港政府也需及早研究,以免在勞工保障和新興經濟模式的發展上落後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