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車遇冷 產業不能被市場牽鼻子
經過了市場多番傳聞,小米集團的實控人雷軍本周二(30日)收市後公布公司正式立項建造智能電動車。為此,小米將成立一間子公司,初期10年投資100億美元,由雷軍兼任首席執行官。雖然造車的消息得以證實,但卻未見能帶動公司股價大升。屆日小米股價雖然一度高開6%,但升幅卻不斷蒸發,收市只升不足1%。
碳中和概念是中國「十四五」規劃中一個重點項目。由於國策指標性作用強烈,今年初以來碳中和的相關股份,例如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版塊早已消費了未來預期大幅上升。但2月以來全球股市走弱,這幾個版塊也跟着大市回吐不少升幅。而且,國策支持一方面對相關行業帶來了支持外,其實也吸引了更多競爭者進場,現時像光伏、新能源汽車等熱門版塊,其實都面臨着非常大的行業競爭。
部分新能源版塊已競爭重大
以小米立項建造智能電動車為例,電動車在內地的競爭已相當激利。國內如吉利汽車、長城汽車、恒大汽車等早已作全面布局、蔚來和小鵬汽車等也專門研究智能電動車。而國外也有像特斯拉這般強勁的對手。比起這些專門造電動車或是智能車的公司,小米只是「兼職」,而且是剛進入這個領域,未必值得看高一線。而且今次初期投資100億美元,而且攤分成十年,每年平均只有10億美元,以智能車這種高科技領域而言不算很多,相比之下特斯拉單年的投入也差不多這筆數目。
不少評論都認為,受國策所惠及的一些版塊未來將面對重大競爭,要經過一輪競爭汰弱留強最後才可看出哪家公司能跑出。面對行業已有的競爭狀態,單憑一個造車的消息無法馬上判斷小米是否能在這方面成功,也無怪乎市場對此消息並沒有非常大的反應。
炒作國策被批
不單競爭激烈,部分國策支持行業近來被熱炒,也引起了中央政府對企業務虛不務實的擔憂。例如官媒新華社日前便發文指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紙上造車」,指一些指標如續航里程都有水份,宣傳與現實不符,行業估值被炒作而虛高,有害行業健康發展。正如文中點名的恒大汽車,很多新能源汽車至今車還未做出來,但股價已升得非常離地,實非健康之事。
小米造車一事先後被小道消息炒作,到官方承認後雷軍又高調宣傳自己「押上人生全部」、或是小米有很多錢可以輸,可是計劃的實際內容卻公布得非常少,可謂「十劃未有一撇」。這無疑正是國家所可能關注形成炒風、務虛的對象。周三,央視便不點名批評跨業界進軍新能源汽車的一些現象,若有所指地批評一些互聯網跨業巨頭「打嘴炮」,營銷引流,實際上只是找傳統車廠代工,但卻利用自己的風頭佔便宜。其更指一些市場分析師誇大其辭,推高估值。
小米造車反映了國策支持行業當下的一些務虛亂象和大競爭的問題,而政策部門也意識到這些問題,所在開始加以批評,故此小米造車遭市場冷待也是可以理解。近年各地政府積極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這對經濟尋找新增長點無疑是好事,但也要避免被金融活動反過來牽着走,令產業發展反過來淪為純粹的投機活動。這亦不只是市場參與者的事,政府官員也應有所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