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結業既是影業噩耗 也是視障聽障者的壞消息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UA戲院周一(8日)全線結業,影迷搖頭嘆息,紛紛懷緬其對本地戲院業的貢獻。UA戲院其中一項為人足道的是首創口述影像服務,讓視障者跟其他人一同享受戲院的現場氣氛。矢言促進社會共融的政府,應推動更多措施鼓勵業界,推廣相關服務。

UA戲院在1985年開業,引進小型戲院模式,多年來推陳出新,例如在1997年開設電話及網上購買系統,2007年引入IMAX巨幕技術,透過提升畫質和聲效。在照顧大眾影迷之餘,戲院亦顧及視障和聽障人士的娛樂需要,在2018年起推出支援服務,挑選部分電影預備預錄口述影像服務給視障人士,透過聲軌接收器讓他們掌握更多畫面訊息,又在部分戲院增設感應助聽系統服務,給聽障者可減少受環境噪音干擾,兩項服務毋需額外收費。

院線率先推口述影像服務

戲院提供視聽支援服務,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幫助多。就個人而言,視障聽障者可以進一步接觸流行文化,而相比起現場旁白,口述影像刻意不干擾節目原聲,觀賞電影更流暢。就家庭而言,他們的家人可以安心把看戲成為家庭活動,不用為他們特別遷就閒暇去處。

就社會而言,儘管香港電影口述影像服務已在2009年開始,但規模一直較小。戲院商的支持令外界認識口述影像以及參與製作,有利從業員專業化和把服務推廣至音樂劇和粵劇等表演類別,亦吸引影視製作和發行人把服務恆常化。

UA戲院2018年引入聽障輔助裝置設有感應系統,可將電影訊號直接傳至助聽器。(資料圖片)

戲院共融氣氛 政府角色不可少

UA結業後,提供口述影像服務的戲院由六間減至三間,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發文大表惋惜,擔憂視障者難於看新電影,也打擊口述影像服務前景。就此,戲院商、電影製片和發行商應維持口述影像服務,務求人人也可平等參與文化活動,當中政府的角色不可或缺。

雖然政府早期曾資助組織培訓口述影像員和在香港國際電影節提供相關服務。另外,政府旗下的社創基金近期亦資助社會企業為失明和弱視人士提供博物館展品的口述影像服務。然而,上述資助均屬短期,難以壯大規模,相關團體要延續計劃就要四出張羅財源。直至去年,香港電影發展局向團體撥款360多萬元開展三年期的服務發展計劃,算是較大手筆的資助,期望成效更明顯。

製作口述影像需要萬元計的資金,適逢近年電影業低迷,製作商未必願意每套電影也增設口述影像,政府可以在短期內補助製作費。長遠來說,政府則應規定每套上映影片均配有口述影像,以至把規定延伸至電視台播放電視節目,以及大型藝術和體育活動。

口述影像員在錄音室錄製的口述影像聲道電影光碟,可供視障人士在家觀看。現時香港盲人輔導會已製作了16部附有口述影像聲道的電影光碟。(鄧倩螢攝)

當然,視障聽障者欣賞電影的媒介不止於戲院,亦包括影碟和串流等渠道,但由這些媒介製作口述影像,除了牽涉資金亦牽涉版權。受惠於去年修訂的版權條例,指定的社會服務團體可以在特定條件下為電影作品製作口述影像而獲版權豁免。在此之上,政府須持續協助解決視障、聽障以至其他身體缺損者各項生活問題,最終任何人都可平等參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