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惠寧國慶訪劏房 林鄭不能看不懂
周四(10月1日)國慶日和中秋節,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出席國慶活動後,到港島和九龍區探望市民,包括在深水埗探訪一名劏房戶。駱惠寧這個舉動充滿符號意義,以行動再次顯示出香港的經濟及民生問題嚴峻。作為特首的林鄭月娥,萬不能再得過且過。
上一任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自2012年12月就職後,便曾落區探望基層,包括在上任首個月內便到深水埗大南街和基隆街的劏房探訪。然而,駱惠寧此行的時機更是重要。周四除了是中秋節,也是國慶,是政治領袖出席宴會的喜慶日子。在這個重要日子,駱惠寧選擇探望劏房戶,即使沒有說什麼話,但表達的意思非常強烈。
正如我們在今年4月時已指出,聲言有權監督香港事務的中聯辦,同樣要正視香港的經濟及民生問題。這個城市擁有無數億萬富豪,但亦是「劏房之都」,基層苦苦輪候都無法獲分配公屋。許多人的生活被居住需要而窒息,要麼蝸居劏房,要麼花大量收入在租樓或供樓。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出席特區政府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時,更曾表明香港「住房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今次駱惠寧在國慶當日探訪劏房戶,以具體行動傳達了政治訊息:香港需要解決深層次矛盾。
漠視病因 無所作為
然而,特區政府似乎活在平行時空。特首林鄭月娥周四在國慶酒會致辭時,表示「擺在眼前的不爭事實是香港社會恢復平穩」。這句話沒有錯,但就是過於表面。香港的街頭示威是社會躁動的表徵,嚴厲的手腕平息示威或許能解決病徵,但不能夠對症下藥。就好像用冰敷等方法即使令病人退燒,也絕不等如治好了病人。林鄭在酒會空泛地談「為香港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晚上在社交平台重覆「會毫不鬆懈地做好防範輸入個案和遏制本地感染的工作」,同樣也不是錯誤,但始終令人擔心她仍然沒有找出香港的病因,甚至在自我感覺良好。
其實香港的問題並非不能解決。以住屋為例,現實是閒置農地及棕地上千公頃,只是政府不肯收地廣建公營房屋,僅視若無睹地重覆「土地不足」。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14日發表,政府竟一早預告的不會有大動作,林鄭周二(9月29日)再次以公共財政負擔為由,主動表示《施政報告》不會有大量涉及公共開支的措施。現實是怎樣呢?本港庫房儲備仍約8千億,以人均來算遠優新加坡和歐美等地,而且沒有很多負債,財政非常穩健。當大量市民為一瓦而吃盡苦頭,被放無薪假或失業,甚至無法活得有尊嚴,何以為官者竟能接受?「擺在眼前的不爭事實」到底是「香港社會恢復平穩」,還是香港官員慣了衣香鬢影而不識愁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