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黨對華「鬥鷹」 惟拜登始終有別於特朗普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大選將至,共和民主兩黨近日舉行大會正式提名候選人,一如所料將由現任總統特朗普代表共和黨競逐連任,對決代表民主黨的挑戰者拜登(Joe Biden)。由於近來中美關係快速惡化,兩黨的對華政策自然成為這次選舉其中一個熱門議題,而各國政要與評論人都期望能從中推敲出今年大選後美國對華政策會有何改變。對於美國對華政策,坊間一直認為對華鷹派已成為共和與民主兩黨的共識,無論選舉結果誰當總統,結果將大同小異。這種看法有一定理據,然而也並非盡然如此。

拜登保留空間

特朗普的政綱幾乎就以「對華焦慮」(Sinophobia)作為主軸,無論是在任政策或大選政綱中,特朗普幾乎都離不開中國。特朗普政府近來推出了對華一系列強硬政策,包括封殺華為及中興等中國通訊巨頭、強迫TikTok賣盤等等,中國議題亦不斷成為他的競選議題。他曾以中國不喜歡他而指中國會干預大選令他落敗,又在各國場合指他會以強硬態度對付中國。本周一(24日)的共和黨大會上,特朗普正式代表共和黨參選,大會的整個主調幾乎就是不斷強調對華強硬政策,除了「減稅」外,很少觸及有關於內部矛盾的議題。

圖為8月24日,特朗普(Donald Trump)長男小特朗普(Donald Trump Jr.)在共和黨全國黨代表大會上斥責拜登和民主黨。(AP)

對比起特朗普團隊,拜登和民主黨的對華態度則顯得有所保留。雖然拜登的政綱實際上欠缺真正的改革,進步之稱只是口號多於實際,但至少比起特朗普,民主黨尚知道將焦點放在種族問題、貧富差距等內部矛盾上,而非押注在中國這外部矛盾上。這讓民主黨對中國保留了政策的餘地,但此亦成為特朗普攻擊的重點。特朗普不斷將拜登說成是中國代言人,稱其為「北京拜登」(Beijing Joe)等,聲稱如果拜登當選美國將敗於中國等。

民主黨雖然對中國不能稱之為友善,但與特朗普的對華鷹派風格並不能簡單地混為一談。拜登和民主黨在香港、台灣、新疆等問題上對華亦不友善,例如拜登稱不會漠視香港問題,而民主黨最新的黨綱中也因為沒有提及「一個中國」而引起注目。這些反映了美國跨黨派已有共識,在他們所堅持的價值觀問題上不會太易改變。但這並不意味拜登的對華政策與特朗普一模一樣。例如拜登指如果他當選,會檢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這就顯得拜登對華問題上,並不如特朗普一味以鷹派強硬「出牌」,反之會傾向更小心考慮。

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呼籲圖團結全國。(美聯社)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

所謂美國兩黨對華存在共識,這並不完全錯誤。因為兩黨都視中國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和威脅,認為在價值觀上與中國難以苟合。而美國為了保持霸權,有必要想盡辦法對壓止中國發展。話雖如此,有同樣的大認知,並不代表會有同樣的認對手法。正如香港人都知道,即使有追求民主的共同目的,也可以發展出很多方法論。

民主黨的對華政策尚有很多未知之數,畢竟民主黨尚未入主白宮。但按拜登有關於中國問題的小心,至少可以說拜登的對華政策會有更多務實元素,而非像特朗普一樣只知用強。何謂民主黨會更務實呢?常言道,「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弱國無外交」,美中的外交角力,最終比拼的不是誰的嘴巴比較硬,而是實力的比拼。中國實力不如美國是現實,但美國也沒有實力令中國簡單屈服,認識這個點的外交才是務實主義。如果拜登與民主黨的對華政策果真是建基於務實主義,而非單純的恐慌民粹,那其得出的實體對華政策其實仍會與特朗普政府有很大差距,至少,拜登和民主黨絕對不會像特朗普一樣說出「貿易戰很好打」或是「貿易戰很易勝利」這種為了強硬而強硬、脫離現實的說話,也不會因此而鼓動發動一場貿易戰。故此,認為美國共和與民主兩黨對華都一樣,其實也不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