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魯特巨爆震全球 黎巴嫩改革待展開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沖天巨爆,世界各地人民皆望施以援手,尋求向當地人民捐款,然而黎巴嫩人卻勸喻,別經政府的官方途徑捐助,直斥黎巴嫩政府貪污透頂,勢必將捐款私飽中囊。政府在此國難當前仍要被國民唾棄,將其醜事公諸於世人面前,相信沒有別的國家會是如此。
早在爆炸之前,黎巴嫩已陷入全國示威之中。在香港反修例示威最激烈之時,遠在中東的黎巴嫩政府為挽救面臨破產的國家財政,向WhatsApp等網絡通訊服務、煙草、汽油等收稅,要求每名WhatsApp用戶每月繳交六美元費用,引發全國示威。儘管當時的哈里里政府數小時內撤回決定,卻也擋不住民眾的憤怒。全國示威有如星火燎原,糾集過百萬人要求政府下台。
然而黎巴嫩政局遠比普通民主國家複雜,當地各宗派山頭林立,政權往往為各方利益平衡的表現。作為中東國家,黎巴嫩有着最多的基督徒人口,其中以東儀天主教會的馬龍派勢力最強大。由於基督徒於黎巴嫩位高權重,民風亦相對西化及自由化,相對親西方,於1960年代獨立初期奠定其國際金融及貿易港的地位,臨地中海東濱,林蔭大道及西式建築等,亦為首都貝魯特贏得「中東巴黎」的美譽。
持續內鬥的黎巴嫩
不過除了馬龍派基督徒外,當地穆斯林亦佔有相當大比重,其中以遜尼派及什葉派為當地兩大宗派,加上德魯茲派、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等少數族裔,令當地政局甚為複雜,各宗派衝突時有發生。1948年以色列復國,黎巴嫩加入阿拉伯聯軍揮軍南下,自此與鄰國以色列交惡。而因戰亂北逃的大量巴勒斯坦人當中亦混入不少巴解武裝份子,更為黎巴嫩帶來不穩定因素。
1975年黎巴嫩各宗派對立轉化為武裝衝突,長達15年的內戰導致十萬人死亡,十萬人受傷,更多人出走他國,而此批移民亦在國際間對本國政治施加影響力,令黎巴嫩政治一直有着國際色彩。加上1980年代起伊朗崛起,國內什葉派武裝組織真主黨受到鄰國敘利亞撐腰。而黎巴嫩亦無可避免受到腹地敘利亞的影響,如敘利亞在內戰起一直在黎巴嫩駐軍,直至2005年雪杉革命為止。
敘利亞於2011年爆發內戰亦令大量敘利亞難民湧入黎巴嫩,而沙地阿拉伯與伊朗在中東爭霸,加上以色列跟伊朗及真主黨的鬥爭,亦令黎巴嫩成為三國博弈的角力場。2017年時任遜尼派總理哈里里突然在沙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宣佈辭職,馬龍派總統奧恩稱哈里里是遭沙地綁架及脅迫,伊朗及真主黨亦斥此為美國、以色列、沙地密謀製造對立羅織沙地對真主黨開戰的藉口。
經濟衰退、物價上漲
最後哈里里尋求協助得以擺平事件的,卻是遠赴巴黎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馬克龍在此場貝魯特巨爆中亦甚為積極,趕到事發現場並在黎巴嫩人簇擁下向當地災民承諾,為之提供一切可行的援助,如此公然向外國勢力求助,卻未有視為大逆不道。事實上法國作為黎巴嫩前宗主國,一直對當地政治發揮其影響力,前總理哈里里之父便與希拉克份屬老友,為結束黎巴嫩內戰助以一臂之力。
馬克龍當政以來亦一直有在外交舞台爭一席位的雄心,除了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歐盟建軍,亦積極擺脫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重走戴高樂主義的獨立自主道路,並在國際事務上更為活躍,如敘利亞及利比亞內戰、伊朗核協議、黎巴嫩的總理辭職風波及此次的貝魯特巨爆。而黎巴嫩本身的國際金融貿易港背景,宗派林立及各國利益攸關的政治現實,也免不了亦已習慣了外國勢力參與其中。
本來黎巴嫩內戰結束後,各方談判出各宗派權力共享的政府,總統由馬龍派、總理由遜尼派、議長由什葉派分別出任,基督徒及伊斯蘭教徒各擁有平等議席數目,欲藉此擺平宗派權力不均的爭議。然而時隔30年黎巴嫩人的生活未有改善之餘,經濟衰退、物價上漲、高失業率、公共服務不佳等亦令國民感到憤怒。黎巴嫩政府債台高築,同時間與美元掛鉤的黎巴嫩鎊大幅貶值,更觸發去年的大型示威。
統治階層的無能
黎巴嫩的既得利益階層長年以來一直鼓動宗派身份,馬龍派指摘什葉派、什葉派攻擊遜尼派等,而分化黎巴嫩人民,為鞏固其自身權勢。然而此次示威中黎巴嫩人民不分宗派立場,一致起義反抗長年貪污腐敗只懂玩弄權術的跨宗派統治階層,更是前所未見。新型冠狀病毒令黎巴嫩經濟雪上加霜,亦令示威稍緩,但示威者早已聲言疫情一過將會重返街頭,而此次貝魯特巨爆更加令政府的合法性蕩然無存。
此次貝魯特巨爆亦令似曾相識的外國勢力陰謀論甚囂塵上,有人說是以色列幕後策劃,有人曾稱是由美國、真主黨或伊朗發動。然而事實擺在眼前,貝魯特海關六年前於港口多達2,750噸硝酸銨並一直未有處理,縱然多年一直有警告卻被置若罔聞。黎巴嫩人民過去一年以來的苦果為統治階層的腐敗和無能一手造成,其一再歸咎於宗派撕裂、外國勢力只不過是為自己推卸責任。
在此統治階層管治全面失敗,至少135人死亡逾5,000人受傷,近30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達至50億美元的慘況下,要求黎巴嫩政府公正調查及問責,力行改革挽救經濟危機似乎已是不切實際。黎巴嫩人因此亦在社交媒體開拓「國際戰線」,呼籲世人勿捐助其貪污政客,由要求外國政府及組織介入成立獨立調查徹查事件,面對黎巴嫩人民的求助呼聲,國際社會施以援手,向黎巴嫩政府施壓問責,亦是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