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企簽署減塑承諾 香港政府要有角色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屈臣氏集團周四(2日)宣布成為首間簽署《全球減塑承諾》(New Plastics Economy Global Commitment)的保健及美容零售商,表示集團將積極減少產生塑膠廢料,同時目標於2030年前全面淘汰PVC。而在再生塑膠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會於2025年前至少使用20%再生物料作塑膠產品包裝。

《承諾》包括三方面行動,例如停止使用有問題或非必要的塑膠包裝,以可重用包裝物料取代即棄包裝,以及大幅再用或循環再造已生產塑膠製品等。(《塑膠真相》劇照)

《全球減塑承諾》

2018年,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聯同聯合國環境署(UNEP)發表《全球減塑承諾》,旨在推動塑料循環經濟,減少全球的塑膠浪費及污染。《承諾》包括三方面行動,例如停止使用有問題或非必要的塑膠包裝,以可重用包裝物料取代即棄包裝,以及大幅再用或循環再造已生產塑膠製品等。

《承諾》自發表以來全球已有多家企業、組織或政府簽署,當中較為港人熟悉的包括蘋果、可口可樂、高露潔、雀巢,以及H&M等。本港即棄塑料製造商眾多,但對比這些跨國巨企,目前簽署《承諾》的本港企業仍屬少數。環保作為全球共同議題,影響人類未來生活,除了依靠企業自律,環境局如何為業界提供誘因,鼓勵企業減少製造塑膠亦相當重要。

企業會否簽署《全球減塑承諾》屬於商業決定,但本港甚少企業參與環保計劃,政府仍有責任審視是否現時政策或營商環境所致。(資料圖片)

加強回收 源頭減廢

近年的都市固體廢物中,塑膠廢物約佔兩成,塑膠容器(如膠樽)則約佔塑膠廢物的一成左右。而塑膠廢物比重按年增長,2018年製造的595萬公噸的廢物近七成被直接送往堆填,政府更應從徵費與回收雙管齊下,紓緩本港堆填負擔。

自2017年起政府便就塑膠產品容器的「生產者責任計劃」展開顧問研究。可惜研究多年,原意實行污者自付的「生產者責任制」始終只聞樓梯響,生產者繼續透過製造塑膠從中獲利,但處理塑膠廢物的費用與其環境成本卻由社會共同承擔。隨着立法會會期將盡,六月時垃圾徵費草案「難產」,更是對本港源頭減廢的一大打擊。環境局未來應以源頭減廢為目標,研究將生產者責任制及垃圾徵費重新提上議程推動立法。

企業如要依據承諾使用可重用包裝,或循環再造已生產的塑膠製品,在本地而言仍有一定困難。(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企業會否簽署《全球減塑承諾》屬於商業決定,但本港甚少企業參與環保計劃,政府仍有責任審視是否現時政策或營商環境所致。本港塑膠回收率低,2018年更低見7%,企業如要依據承諾使用可重用包裝,或循環再造已生產的塑膠製品,在本地而言仍有一定困難。環境局尚可從本地回收業界入手,如以補貼提高塑膠回收利潤等,由此支持環保業界回收塑膠,為本港營造對環境友善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