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胎死腹中 廚餘回收仍須努力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今屆立法會會期剩下大約一個月,討論多年的垃圾徵費未有結果,垃圾徵費條例草案委員會副主席何俊賢,早前要求委員會討論是否繼續審議該議案。隨會期結束在即,加上要在選舉年間通過徵費議案甚有困難,若今屆會期未能完成審議,下屆立法會便須重走一次法律及議會程序。香港未來要透過垃圾徵費從源頭減廢,看來已非一時三刻所能達到。

何俊賢。(資料圖片)

垃圾按年增 兩年難翻身

垃圾徵費草案胎死腹中,但香港處理環保問題仍然不能停步。綠色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周五(12日)在電台節目上建議,可先考慮分階段進行與廚餘、廢塑膠的相關環保措施。同時他亦擔憂政府換屆,垃圾徵費會跟隨爛尾,被新任官員用作推卸責任的藉口。

政府2013年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作為隨後10年的廢物管理方向,藍圖當時期望在2022年或之前可減少40%的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然而這數字目前看來仍是遙遠。環保署的統計數字顯示,2013年都市固體廢物的每日人均棄置量為1.33公斤,直至2018年,數字已上升至1.53公斤。香港政府若要在未來兩年減少至2013年的四成水平,環境局在源頭減廢方面尚要多下功夫。

本港的廚餘回收量低下,根據立法會2017年資料,在本港約135萬公噸廚餘中仍僅有1%有作回收。(資料圖片)

廚餘回收 仍須努力

自藍圖發表以來本港廢物棄置量「蒸蒸日上」,另一方面本港的廢物回收率卻呈下跌趨勢。雖然處理廢物最根本做法是從源頭入手,但垃圾徵費草案既不能通過,在草案重新提上議程之前,環境局仍須在回收方面多作努力,致力減輕本港堆填區負擔。其中廚餘作為廢物大宗,2018年時已佔都市固體廢物的總數三成。

按照藍圖願景,2022年香港的廢物應有55%以回收處理,其餘23%焚化、22%堆填,但當年願景與今日現實依然相差甚遠。本港的廚餘回收量低下,根據立法會2017年資料,在本港約135萬公噸廚餘中仍僅有1%有作回收。環境局4月回覆議員提問時提到,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已於2018年開始運作,預計每年可處理7.3萬公噸嘅廚餘。雖然對比廚餘總數已九牛一毛,但以1%回收量約1.4萬公噸計算,單是第一期設施的消化力亦仍未用盡。

面對本港廢物按年增加,縱然垃圾徵費草案不能通過,環境局仍可從細節做起。例如可推動政策鼓勵廚餘回收,或改善現時的源頭收集辦法。局方可研究定期派回收車到各區商戶收集廚餘,或短期內以獎勵形式鼓勵食物製造業及食肆收集廚餘送往回收中心。直至立法會重開後,局方更要在新會期內加快腳步,推動垃圾徵費正式立法,真正達致從源頭減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