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爆小型政變 美國是「豬灣事件2.0」幕後黑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Maduro Nicolas)周一(4日)表示,當局已粉碎一場疑似由美國策劃的流產政變,並逮捕了13名「恐怖分子」,包括兩名美國公民。雖然美國總統特朗翌日表明,其政府與政變毫無關聯,但從表面證據和華府在拉丁美洲策動政變的歷史來看,馬杜羅的指控或有其根據。1960年代豬灣事件及後續的核戰危機,已證明強權政治的危險性和不確定性,美國若再貿然行事,不但難以維持和平,更會適得其反使局勢升溫。

委內瑞拉經濟低迷,多次爆發大規模示威衝突。圖為反馬杜羅的示威者。(路透)

委內瑞拉政府周一表示,一批「恐怖主義僱傭兵」周日(3日)從鄰國哥倫比亞乘坐快艇潛入國境,欲在距離首都加拉加斯不遠的港口城市拉瓜伊拉(La Guaira)登陸。但安全部隊適時介入,擊斃八人和俘虜兩人,且檢獲大量武器。馬杜羅其後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展示兩名俘虜的護照、對講機、夜視鏡等裝備,指控美國和哥倫比亞須為事件負責。

政變者疑為美軍

但美國矢口否認一切關係。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二接受訪問時,強調事件「與我們的政府無關」,而五角大樓隨後亦附和這說法,惟另一人的證詞則更為詳盡和具體。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Green Berets)前成員Jordan Goudreau接受美聯社訪問時,不但能指認出兩名遭委國扣留人士的姓名,更稱兩人曾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與其並肩作戰。若然Goudreau的說法實屬,這無疑去年特朗普稱「所有選項都在桌上」的佐證。

不容否認,委內瑞拉在馬杜羅管治下千蒼百孔,當局不單無力維持治安,醫療、食品等必需品樣樣短缺,使委內瑞拉現今更成為繼敘利亞後的全球第二大難民出口國,惟此社會動盪實非政變可解之事。

自1999年已故查韋斯以激進左翼政策打動委國選民後,其石油業國有化的大計,雖然使國家擺脫成為美國財團的從屬地位,同時卻打造出一家貪污叢生的國營石油公司PDVSA,使本該屬於國民共有的財富,輾轉落入裙帶官僚機構的袋中,民眾難以平均分享經濟起飛帶來的紅利,管治歪風更儼如癌細胞擴展。查韋斯主政時的扶貧政策讓民眾看到新希望,但油價在2008年見頂回落,該國的公共財政漸見入不敷支,情況猶如在潮退時被看見沒穿褲子游泳,而查韋斯「死不逢時」更為馬杜羅留難以收執的爛攤子,纏擾至今。

針對古巴的政變

儘管這次針對馬杜羅政權的入侵,無論規模、戰略、人數只能稱為「秘密行動」,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華府亦或早已忘記豬灣事件的教訓。卡斯特羅兄弟於1959年在哲古華拉協助下,以游擊戰推翻美國扶植的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政權後,美國開始搞盡腦汁,欲將後庭的共產政權眼中釘除之而後快。問題是,泱泱大國又豈能動輒出兵推翻他國政權?既然光明正大之路不通,甘迺迪1961年便默許中情局,為流亡美國的古巴人提供資助和訓練,以入侵古巴並推翻卡斯特羅,惟這群流亡部隊的結果,卻如委國的事件一樣,登陸豬灣後隨即被古巴政府軍擊退。

然而豬灣事件卻未因流亡部隊事敗而落幕。在新成立的古巴政權存亡時,美國的秘密行動使夏灣拿不得不尋求莫斯科的援助,間接將美蘇冷戰推至高峰,1962年的核戰危機就此催生。一方面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應卡斯特羅的請求,秘密地越洋在古巴部署導彈,用以震懾及恫嚇美國。惟甘迺迪未見就此屈服,更反過來大玩邊沿政策,主動將對峙升溫,封鎖古巴的海岸線,世界大戰如箭在弦。幸虧兩人最終臨崖勒馬,並成功藉着互相恐嚇,達成等價交易,讓全球逃過核戰浩劫。

舉出豬灣事件一例,不但要說明華府劣績斑斑的前科,更要指出這類外交冒險的危險性和不確定性。可是,卡拉卡斯的亂局根源,也非美方能植兵變並扶植瓜伊多(Juan Guaidó)即能解決的制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