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局減息 為何香港應逆其道而行?
美國聯儲局近日宣布,聯邦基金利率下調0.25厘,並停止縮表,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首度減息,同時亦象徵結束2015年年底以來的加息周期。周四(8月1日)本港金融管理局跟隨步伐,下調貼現窗基本利率0.25厘,由2.75%下調至2.5%,幅度與聯儲局一致,亦為10年來首次減息。市民關注是次利率調整會否影響到樓按利率等關乎民生的措施,惟市場料港銀暫不會跟減。
所謂「貼現窗基本利率」,指的是金管局為銀行提供短期流動資金的窗口,即銀行如果在日終結算時發現流動資金不足,可以在每日下午五點半至六點半通過此窗口將持有的外匯基金票據或債券做抵押,向金管局借取隔夜港元流動資金進行銀行同業結算。
金管局跟隨美國聯儲局減息,而港銀不跟,其原因是美國自2015年年底以來先後加息9次,合共加息2.25厘,唯香港則僅加息1次0.125厘,本已大幅落後美國的加息步伐,故現時即使美國減息,港銀不調整其「最優惠貸款利率」,亦是情理中事,有一些市場人士甚至預期港銀或存在加息空間。
觀察香港自回歸以來銀行「最優惠貸款利率」趨勢,對於影響業主物業按揭的P按利率來說,大抵自2009年以來,便長期處於2.15%(即5%減去2.85%)的歷史低位,亦沒有跟隨美國聯儲局自2015年開展的加息周期,直到2019年才稍稍將最優惠貸款利率由5%調升至5.13%(P按即5.13%減去2.85%的2.28%)。
「01觀點」曾指出,回顧歷史,金融海嘯對香港的衝擊十分短暫,香港因受惠於中國經濟增長帶動,除了在2009年僅有0.5%通脹率外,至2010年已回復至2.4%的水平,而2011年至2015年更是香港經濟的高通脹期,長期徘徊在4%至5%之間。至於觀察同期美國的通脹數據,則明顯遠低於香港。因此對美國來說,以低息政策刺激增長是符合當地經濟實況的,但對香港來說,過去十年面對經濟及資產市場暢旺的環境,利率仍持續低企,其實等同為樓價、物價「火上加油」。若以「P按利率」減「平均通脹」得出的實質按息來看,過去十年絕大部分時間本港有承造按揭的業主,其實際負擔均呈現負利率的狀態。
因此,過去多年香港在經濟環境相對蓬勃之下,仍持續奉行低利率的措施,雖創造了一批財產急遽膨脹的資產階層,但社會基層和青年卻只能望洋興嘆,不但難以「上車」,更要承受高物價,打工仔購買力也不斷被削弱。過去20年,香港GDP由1998年的1.3萬億增至2018年的2.8萬億元,增幅近1.2倍,但同期一般打工仔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僅由1998年首季的10,000元增至2018年首季的16,400元,增幅只有六成四。故此,金管局必須推出實質措施,視乎本地經濟情況,適當地運用利率工具壓抑樓價和物價,從根本治理港人多年來面對民生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