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觀點】民眾質疑工程錯漏實可理解 官員須如實回應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有媒體發現部分圍繞人工島的防波堤懷疑崩塌。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於本周三(4月4 日)發表聲明,解說人工島「完全滿足相關規範規定及設計要求」,傳媒指被海浪沖散,實屬誤傳。縱然如此,仍有工程師質疑人工島保護層是否足夠,海浪會否破壞混凝土結構。在粵港澳三地政府近月積極準備通車之際,大橋接連出現事故,動搖民眾信心。三地政府應如實釋除民間疑竇,切勿隱瞞過失,製造通車風險。

曾視察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填海工程海堤崩塌的資深土木工程師倪學仁,分析人工島防波堤相片,認為是消波塊被海浪沖散。(資料圖片 / 鍾偉德攝)

工程屢屢揭錯漏 紙上監管不可靠
 
事實上,大橋香港段多次發生大型事故,例如人工島鋼圓筒移位、沉降等,至今已有最少十人死亡。《香港01》去年報道機場島東南邊的香港接線填海工程的海堤被沙泥擠壓至嚴重移位。

外界擔心港珠澳大橋工程是「豆腐渣」,並非杞人憂天。港人不會忘記,有承判商涉嫌向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交虛假石屎壓力測試報告。大型工程失誤不限於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去年9月也出現意外,海底隧道的管道爆裂,湧出大量地下水。施工質量欠佳,路政署被質疑疏於監管。

+1

工程事故一宗接一宗,部分更由傳媒或廉政公署等揭發。港珠澳大橋乃重要工程,監管工序理應一絲不漏,負責工程監督的政府部門為何毫不知情,還是知情不報?「01觀點」年前批評政府依賴承判商提供質量報告,只進行「紙上監管」,以致後知後覺。
 
政府宣稱大橋壽命達120年,但觀乎連串建造失誤,其實際壽命或不如預期般長。廣東省發改委文件顯示,大橋日常保養費用2.1億元,維修費用為6,500萬元,還預料繼續上升。此外,若然主體基建完成才發現問題,事後修補一定複雜得多,費用也不菲。港府要預備相當金額應付維修工程。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多次出現工程問題,包括出現多宗「工程意外」、海堤崩塌等問題。(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官員須如實回應質疑 長遠必須改善招標

政府除了要加強工程監管,還要改革招標準則,選用施工質素較佳的公司。政府每每盲從價低者得標準,實應確保合乎質素的公司才能承接工程,並且持續、主動監督工程,減少失誤風險。在承判方面,學者姚松炎援引新加坡建設局例子。該局的投標準則列明,若建築工程公司的服務質素評分超過65分,每多一分,就可獲得0.2%的投標優勢(最多為3%或200萬新幣),即使不是最低價者也有機會獲得合約。港府毋須全盤照抄新加坡標準,重點是在篩選承判商時,加重質素保證的要求。為壓低工程成本,換來無底的維修成本,得不償失。
 
政府花費巨資,加上工人每天汗流浹背,築起了世界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道路,沒有人想大橋通車後出事。正因如此,不論內地還是香港官員,均須坦白回應工程師、媒體和民間的疑慮,部門間不應互相推搪,三地政府確保結構安全後才批准通車,讓居民旅客可以安心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