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加價荒謬 政府應回購港鐵 平息股民、公民矛盾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港鐵今年六月將加價3.14%,自可加可減機制實施以來,港鐵票價屢屢增加,市民苦不堪言。林鄭月娥曾言港鐵是香港的三座大山之一,可惜這座大山在她上任至今仍紋風不動。她務必本乎社會利益,適時回購港鐵。

港鐵主席馬時亨指,下半年將推出3%乘車優惠,八達通票價因而不變。(資料圖片)

香港的低薪問題嚴重,生活成本素來高昂,就像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去年發表的《2017年全球生活成本報告》,香港就位居全球第二,政府為解決貧窮問題,理應「以攻代守」,作出長遠規劃,改變社會結構,在提高市民的工資同時,降低市民的生活負擔。

是次港鐵車票加價是按名義工資升幅、通脹、生產力因素、「額外扣減」因素而訂。此外,去年港鐵計算的票價加幅為1.49%,機制規定若然加幅不足1.5%便須凍結票價,惟車費增幅將併入下年計算,故今年3.14%的票價升幅,是將去年的票價增幅包含在內。若以現時平均每程車資計算,6月起每程車費約增加2毫。

事後,港鐵主席馬時亨稱是次加價是根據機制,並解釋由於港鐵早前推出優惠,故加價實際上對乘客沒有影響。固然港鐵加價與6月推出的八達通九七折票價優惠重疊,車費增幅暫時會被抵銷。但是港鐵去年的盈利達168億元,理應增加優惠,而非以數字遊戲愚弄市民。

馬時亨之說實為混淆視聽,須知港鐵去年推出九七折時,早有議員預示折扣在檢討票價時會被對沖,建議港鐵須增加優惠,但是港鐵未有為之。更何況,港鐵去年推出九七折的原因之一,是鐵路屢屢發生事故,這九七折實為補償,而非港鐵額外施恩,折扣實不能掩飾是次加價的荒謬。

港鐵會在下半年提供優惠,「抵銷」加價。(羅君豪攝)

至於馬時亨指港鐵加價是因為「需利潤拓展業務」,就更是大謬不然。如前所述,港鐵早已賺得盤滿缽滿,如果有需要拓展業務,就應該從現有儲備出資,而非以拓展為由巧取豪奪。近年來港鐵頻頻向外擴展業務,馬時亨更言要將鐵路加物業的荒謬發展模式傳播海外,似有「為港爭光」之意。但是政府是港鐵的大股東,港鐵的決定理應本乎公眾利益,而非只求資本增值。

歸根究柢,港鐵問題源於上市。地鐵於2000年上市,及至2007年兩鐵合併後,香港的鐵路的營運目標基本上已由服務公眾,轉為服務股民,港鐵票價近年只加不減,即可證其最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誰。

港鐵上市集資後,需要向屬於社會少數的股民交待,股民購入股票只為逐利,公眾利益少有在其考慮之列,由於股民可以隨時退場,他們也不一定考慮到企業的長遠利益。諷刺的是,政府是港鐵的大股東,港鐵本是公營企業,理應以公眾利益為優先,這在在反映港鐵上市的荒謬。

政府應適時回購港鐵,而非讓股民、市民之間的矛盾繼續發酵。港鐵本周三的市值約為2,600億元,政府現持有七成六股份,回購其餘股份所花的金額為624億元,約為今年度財政盈餘的一半,政府與其「退稅」,讓富者多得,倒不如讓港鐵重回正軌,減輕市民的生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