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垃圾也關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發展新質生產力,在香港也迅速成為熱門議題,立法會周四(6月13日)舉行的行政長官互動答問會也以此為其中一大主題。特區政府對這個議題的重視,與當前拼經濟謀發展的主旋律一脈相承,答問會上發言的議員紛紛圍繞熱門的創新發展主題出謀獻策,直至實政圓桌的田北辰以藉「補問」新質生產力呼籲政府訂立垃圾徵費時間表,帶來「飄移」插曲。

田北辰在以「弘揚中華文化推動文旅融合」為題的第二節討論中獲得提問機會,但他一開口便稱自己「啱啱手指唔夠長撳唔切」,希望把話題帶回新質生產力。在簡單闡述新質生產力與環保的聯繫後,他話鋒一轉,直指政府一邊說新質生產力,一邊連垃圾分類與廚餘回收都未做得好是諷刺的事情,表明對無限期擱置垃圾徵費感到失望,呼籲政府重新考慮時間表。

特首答問會發生「飄移」插曲

兩分鐘的發言時間耗盡時,田北辰還未把話說完,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已迫不及待打斷,直言他離題:「你話你新質生產力問唔到,你已經飄移到唔知去咗邊,希望大家都遵守會議規則。」事後,田北辰辯稱行政署發出的信函表示答問會上可就「其他政策範疇及建議」提出問題。

平情而論,即使沒有偏離會議規則,但利用如此具鮮明目標的場合去追問一項看似與既定議題不着邊的政策去向,難免顯得格格不入,徒然惹人猜疑故弄玄虛。畢竟,提起「新質生產力」,大多數人直接扣連的正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答問會開場白所列舉的氫能、生物製造、創新藥、低空經濟、生命科學等領域。

然而,田北辰的提問並非全然沒有道理。他後來解畫稱其發言中提出「廚餘再生俠」等綠色新技術,符合「新質生產力」主題。事實上,習近平今年1月31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便明確提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特首必然也意識到綠色技術與新質產力的關係,在回答田北辰時,他不提垃圾徵費,但卻表明發展綠色經濟「既是國家政策,也是香港政策」,香港的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零排放。

眾所周知,垃圾徵費之所以需要暫緩,表面原因是一而再的試行過程證明其「擾民」,實際上是當局多年來大談推動源頭減廢,但真正落地的軟硬件配套卻遠遠不足夠,主事官員直至宣布「暫緩」一刻才彷彿認識到這項政策的初心,才提出未來要擴大回收配套與網絡。由此看來,周四的「飄移」小風波可說是「問錯重點」而造成的美麗誤會,如果提問的焦點清晰放香港如何推動環保科技應用、發展綠色產業,而不是被垃圾徵費時間表帶偏,相關的討論甚至可以令香港社會更全面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理念。

5月27日,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到立法會出席垃圾徵費相關的聯席會議,宣布暫緩垃圾徵費在8月1日實施。(黃浩謙攝)

綠色產業也是新質生產力

全面認識是制訂以至落實政策的重要前提。特首在答問會上回應有關發展低空經濟的提問時,強調政策推行要有配套與方向,跨部門協作很重要,他又藉機提到這也證明了當初設立副司長的想法正確,幾位副司長任重道遠,很多事情等待他們統籌。這個說法同樣適用於發展綠色生產力,垃圾徵費夭折的最大教訓正是空談政策目標,缺乏統籌執行與落實意志。

垃圾徵費難產,但源頭減廢、回收利用、化廢為能等環保政策不能放棄,香港需要的是具備宏觀視野,能夠超前規劃部署、推動綠色產業落地的治理者,而不是只把成功「拆彈」視作功績,不是一邊羨慕別人在綠色生產力發展中推陳出新,一邊盲目鼓吹「垃圾北上」搭便車。試想想,一個連垃圾也處理不好的香港,是否有條件談發展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