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預算案需長短期措施兼備 從四方面振興經濟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李智匡

特區政府財赤逾千億元已成定局,本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有何措施開源節流、振興經濟,將成為大眾焦點。開源節流比較簡單,最快速開源方法當然是增加各項公共服務收費,長遠則是研究擴闊稅基;短期節流方法是減高官薪酬,長遠則要精簡公務員架構,減少龐大薪津開支。至於如何振興經濟,這是最值得討論及關注的課題,筆者認為應從四方面「落重藥」,有短期措施同時也要有長遠目標策略,方能令香港經濟重拾上升動力。

樓價持續下跌,由2021年高位至今累跌超過22%,最新負資產數字急增至逾2.5萬宗,創逾19年新高。這令市民財富縮水,影響消費意欲,其實亦影響香港經濟,絕非好事,所以政府首先必須要穩住樓市。短期而又最簡單的措施是全面撤銷辣招,很多學者及業界人士已多次提出,現已不需要辣招去遏止炒風,其歷史任務已經完成。

長遠方面,政府必須深思住宅供應問題,北部都會區大計已開展,未來20年可提供逾90萬個單位,另一個提供大量單位但完全未動工的交椅洲人工島計劃,是否有必要繼續?相信當局如果宣布擱置甚至取消,先省下多達5800億元,以紓緩財赤,在現時人口增長趨勢未明的情況下,相信公眾都會理解及接受。

第二是刺激消費及吸引遊客來港。不能否認,本港自03年自由行後,訪港旅客主要來自內地,按現時政治局勢,最務實的行動就是想辦法提升內地客消費意欲。財爺可參考一些議員的意見,向中央提出,將27年以來未調整過的內地客免稅購物額度,由5000元放寬至每年每人3萬元,然後逐漸加至10萬元。這樣一來,內地客來港買7萬元鑽戒後遭海關徵逾萬元稅款的事,就不會再發生,需知道內地客在小紅書說一句「不如在大陸買」,影響很大。長遠一點,本港必須增加夠吸引力的景點,並努力打造旅遊新體驗,令人有香港「仲有新嘢玩」的感覺。預算案絕對可以在這方面投放更多資源,協助旅遊業界增值。

第三,當然是搶人才及挽留人才。預算案投放在教育方面的金額,絕不可減省,因不少移民的專才,也是為了子女接受更好教育而離開,要留住這批人士,致力將教育水平提升是當務之急。至於搶人才,政府短期內可繼續推動高才通等計劃,但必須想得更長遠,更加目標為本。人才到港應要落地生根,在此居住及工作,甚至購置物業,這樣才能為香港經濟作出貢獻,故此政府應適當地施加條款,要求人才獲批後要留港一段時間,並積極找工作或開展業務,否則可能影響續簽。這樣既可保障香港利益,也能達到計劃真正目的。

最後就是加速交通基建,創造就業機會。本港交通便利及與內地融合的優勢,必須進一步鞏固,交通基建可帶動經濟,故短期內政府要投放更多資源,盡快將已規劃的項目完成,例如古洞站、北環線及啟德綠色運輸系統,同時壓縮擬建鐵路及公路項目的前期工作,以提速提效的方式令各條鐵路盡早竣工。唯有真正落實基建先行,才能避免在發展上落後於深圳及其他大灣區城市,方可充分把握兩地融合所帶來的機遇。

本港經濟要回復舊觀,需要一點時間,最重要是知道問題所在,從正確方向行事,在適當範疇投放資源。筆者相信,只要政府懂得審時度勢,不再亂花千億元在大而無當的項目上,財赤下以有限公帑用得其所,仍可令香港經濟逐步上揚,走出低谷。

作者李智匡是市場策略研究顧問,之前為傳媒工作者。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香港01無關。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