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真人才」應留港居住工作 政府宜把關免高才通被濫用
特區政府近年擴大及放寬不同的人才入境計劃,積極搶人才,去年已有約9萬名申請者抵港,其中單是高才通已佔約36,000人。當局雀躍地表示數字大大超出原定目標,人才本身的條件亦優良,然而如何可以令這批人才為本港帶來實質貢獻,才是最重要課題。筆者相信,為人才留港發展盡量提供適切支持和幫助是必須的,但政府同時也要做好把關,以免高才通等計劃被濫用,或僅僅被視為來港產子或居留的通行證,不符合計劃原意。
來稿作者:徐毅興
高才通計劃列明,合資格的外來人才無須先獲香港僱主聘用,便可申請為期2年的簽證來港「探索機會」,只要在續簽以延長逗留期限時獲僱主聘用,或者在港開辦或參與業務便可。這意味首兩年存在很大「彈性」,勞工界議員周小松日前就指出,在計劃推出初期,內地的社交網站已廣傳,可輕易透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生小孩,甚至聲言可取得永久居民身份而毋須來港工作或創業。這些「傳言」或多或少吸引了一些非真正人才申請計劃,雖然當局表示會通過不同渠道,對有意申請高才通的人士發出明確訊息,但這顯然不足夠。
有權利同時也有義務,筆者認為,政府在吸引人才之餘,也要設立一些明確合理的要求,例如在探索期內需每半年連續留港3個月、定期遞交有關應徵工作或開辦業務的證明,這些條件並非留難計劃申請者,主要目的是發出一個清晰訊息,就是不可只「攞著數」但完全無意留港作出實際貢獻。根據2020年立法會的全球爭奪人才《研究簡報》,2010至2019年獲批的內地人才,只有12%在香港工作、居住滿7年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即使最熟悉相關情況的高才通協會理事會會長尚海龍也認為,獲批的數萬名高才通當中,不足兩成人定居香港,而實際數字可能更低。他估計因為不少人仍在觀望,由此可見,現時很多獲批者也未有留在香港生活。
其實如果真的有意留港工作生活,相信要提供找工作及創業的證明,絕對不難。《BBC中文》早前有關「搶人才」的報道中有個例子,40歲的包女士去年在香港碩士畢業,並將女兒接來香港讀書,而其丈夫則留守北京繼續工作;她現時在香港自己創業,也會找一些跟其本業IT相關的工作機會,一邊在灣仔經營移民諮詢公司來幫助更多內地人赴港工作生活,一邊經營自己的小紅書賬號,分享自己在香港的體驗和感受。
對包女士的例子而言,政府如果要求好每半年連續留港3個月、定期遞交工作或創業證明,相信並不困難。當然,政府為「真人才」設定條件,另一方面也應協助她們解決留港面對的種種問題。包女士在受訪時就提到在港發展的障礙,例如她因缺乏香港工作經驗和人脈,創業時遇到問題,而她是北方人,廣東話亦是一個難關。政府在這些方面就應該給予協助,例如透過高才通協會,針對性免費舉辦廣東話課程,以及一些創業輔導工作坊等,令有意留港的人才更易適應。
要吸引人才申請來港不難,相關計劃夠寬鬆、涵蓋面夠大便可,政府已做到這一點。筆者希望,成立數月的「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在人才的權利和義務兩方面取得平衡,杜絕濫用計劃人士,同時令「真人才」順利留港工作、創業以至置業定居,落地生根,為港有所貢獻。
作者徐毅興是任職跨國企業的八十後工程師。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