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針對性搶人才 吸納年輕新血應對超高齡社會
本港勞動人口近年持續下跌是不爭事實,故新一份施政報告特別提出要大力搶人才、留人才,當中放寬簽證予越南、老撾等人才來港就業、受訓和就讀大學,公眾似乎不太受落,而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亦予人有形式化之感。筆者認為,政府應向公眾解說清楚,補充年輕人口新血(young blood)的必要性,並從人口結構分析當前問題,以東南亞國家人口老化問題為鑑,盡早為本港「超高齡社會」之困局找出應對之法。
來稿作者:丁海澄
2022/23年度報稅表數量創近九年新低,三年間累減約37萬張,切實地反映本港納稅人口下跌。這群有經濟能力的勞動人口減少,政府出招搶人才之前,必須認真分析本港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種種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7%時,該地區已屬於「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到20%則被視為「超高齡社會」。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香港2022年中的相關比率,已經達成20.8%,本港其實已是一個「超高齡社會」。
統計處預計,長此下去,長者人口佔整體人口會繼續上升至2039年的31%,到2046年中更達36%,即每三人便有多於一人是長者,屆時勞動人口參與率屆時將降至51.6%,這個情況,比南韓及日本更嚴重。韓國現時65歲以上長者佔總人口17.5%,預測這個比率到2025年會增至20%以上,韓國由高齡社會「晉級」為「超老齡社會」,只經歷了七年時間,比日本快三年。
再看看泰國的例子,當地前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4%,早前《經濟學人》的分析文章就指出,可以預見,如情況不變,其生產力及經濟增長力也會如日韓一樣,逐步下降,更糟的是泰國人均GDP只有7千美金,必然出現所謂「got old before it has got rich(未富先老)」。所以,港府應真實說明,生育率低迷下,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已經極度嚴重,才能說服公眾接受一些比較進取的搶人才措施。
筆者認為,搶人才必須有針對性,本港需要爭取的是年輕一代「加盟」,今次施政報告有關搶人才的措施,未能完全做到這一點。例如政府建議落實「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在香港投資於股票、基金等資產(房地產除外)達3千萬元或以上的合資格投資者,可以透過計劃申請來港,這樣只會吸納到中年以上的富有人士來港,這批人士可能20多年後又會變成長者。相比之下,反而放寬開放越南、老撾及尼泊爾人才來港就業、受訓和就讀大學的措施,算比較可取,最少計劃的目標群組是年輕人。
另外,施政報告中,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即擴闊吸納世界各地人才網絡,亦是可取的措施。至於較少人提及的「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即職業訓練局下學年起入學的指定全日制高級文憑課程外地學生,畢業後可留港一年,尋找與其專業相關 的工作,也是吸引海外年輕人留港發展的便利措施,方向正確。
東南亞及海外人才當然可以繼續吸納,但事實上,要找年輕人才的來源,其實內地是最多及最「便利」的。港府雖然一直有政策吸引內地生畢業生港發展,但是否可以再進取一點?例如在住屋或稅務上,提供更多優惠,務求吸引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線二線城市的年輕畢業生來港發展。
無論如何,搶人才措施需多管齊下,而且以20至30歲左右的群組為主要目標;同時本港也要確保繼續具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的基本要素,維持一國兩制下的獨特性,不能變成「另一個內地城市」,這樣才有條件吸引更多內地以至世界各地人才到來發展,貢獻勞動力,促進經濟,紓緩本港人口老化的影響。
作者丁海澄是90後自由工作者,本科主修酒店管理及旅遊業,大學期間曾當逾十份的前線及後勤兼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