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六維畫像瞄準新時代的基辛格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近來,中美關係跌宕起伏:之前互相指責、高層接觸中斷數月並引發社會大眾對可能發生衝突而擔憂;這幾周,中美高層和重要政商人士開始互動,雖說「再破冰」言之過早,但「再解凍」的確是時代之需。

基辛格先生是美國著名的外交家,曾在尼克松政府、福特政府擔任國務卿。1969年到1977年之間,他在美國外交政策制定與實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曾積極推動中美建交,是其眾多傑出工作中的代表。2020年11月25日,美國特朗普政府撤掉了包括基辛格在內的美國國防政策委員會成員,這件事在當時並沒有引起輿論廣泛關注,但卻具有象徵意義。也是在特朗普任內,美國的對華政策轉向加速,導致中美關係滑入一個相對困難的狀態。

來稿作者:白中石

如果我們把視野再放長遠一些,站在中美博弈的戰略背景下看,新時代的中美關係正在呼喚下一位基辛格。

設定「新時代基辛格」的六維參數

在現代網絡文化中,許多媒體喜歡用「六邊形雷達圖」,從多個方面分析對象實力強弱。這種用法在不同領域有不同應用,例如中國乒乓球運動員馬龍力量、速度、技巧、攻擊、防守、經驗各方面實力俱全,被日本媒體譽為「六邊形戰士」;職場的產品經理也被從專業知識、行業經驗、溝通能力、認知理念、心態平衡和管理水平這六方面被業界給出評估;一些基層單位也給年輕幹部劃定了信念、黨性、能力、廉潔、實幹、擔當這六方面能力要求。

找人、選人不容易,如果沒有方向,猶如大海撈針。但這種不容易的背後存在工作突破的方法,例如,即便只給出「目標人物身高一米七」這一個條件,也可以在千百萬一米七的人中,找出最接近一米七的那一個,因為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兩個身高完全相同的人——只要給出條件,就可推進工作。因此,我們若從結果和需求倒推回去,則會梳理出可操作的具體切口。筆者從六方面為新時代的基辛格畫像,以助相關工作人員有的放矢。

一需把握其時代任務。把握新時代基辛格的工作主線,首先宜明確中美關係當前的主要困難在哪裏。中美之間的矛盾有很多表現形式和體現場景,包括意識形態、貿易形勢、科技競爭、「台灣問題」等等,但深究下去都會落到一個結上:美國認為中國的發展壯大會損害自身利益,中國認為美國在遏制中國的發展。而且中美雙方都在互相否認對方的判斷,中國強調自身對所謂世界霸權、趕超美國沒有興趣,美國則聲明自身無意遏制中國。概括起來,新時代基辛格的主要任務,不是推動中美「重新建交」,而是推動兩國「重建互信」,同時能持續在兩國決策圈子裏「說得上話」,以或作為高層溝通的「帶話人」。

二需把握其國籍種族。尼克松和福特領導美國時,「美蘇爭霸」是國際局勢的大背景,中美國力差距很大是現實,應對來自蘇聯的壓力是需要。此種背景、現實、需要下,美國面對中國是自信的,站在美國人的角度看,謀求改善對華關係是一種自身位居強勢的開拓,由美國人去「喚醒」美國在對華關係方面的開拓精神是合適的,時代與人相互成就,基辛格應運而生。走到今天,中國國力迫近美國,並在諸多領域實現對美反超,美國對中國發展意圖的猜疑,對中國政策的妄議,均體現出其面對中國時的自信缺失。當美國無法再通過國力優勢獲得自信時,重建互信的關鍵並非是讓美國面對中國再次自信,而是讓美國接受「世界變了」的現實,而接受現實這件事,僅讓美國人去提醒美國,說服力不夠,還需要外部壓力讓美國認清現實。所以新時代的基辛格不一定只是美國人。

三需把握其出身經歷。士、農、工、商,行行出狀元。基辛格當過兵,之後進修獲得文學碩士與哲學博士學位。進政府前在大學任職,出政府後與企業合作。整體來看,是比較典型的美式政治人物發展軌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國政治有非典型化的趨勢,特朗普不是典型的美國總統,拜登也不是——典型情況下,大多數美國人一般會希望讓至少看起來更有精力的人來代表自己。新時代基辛格可能也不會非常「傳統」。最近馬斯克在中國的行程獲得密集報道,讓很多人對其未來扮演的角色充滿遐想。美國工商界精英參政並不稀奇,但若觸及時代大旗級別的中美議題,同樣面臨挑戰。馬斯克與蒂勒森(美國前國務卿,出任國務卿前曾任埃克森美孚集團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一類還不相同,蒂勒森說到底依然是埃克森美孚的「打工人」,特斯拉則至少在大眾認知中是馬斯克「自家」的產業,馬斯克過強的資本而非商業色彩會讓中美兩國百姓都對其言行產生聯想和猜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越來越多的馬斯克們願意站出來、可以走上台,其所帶來的能量是具有成為正能量的條件的。

四需把握其自我驅動。美國在中美關係中「喊打喊殺」的人,大部分是那些和前線直接關係不大的人。以軍事鬥爭為例,美國國防部長不是軍人,一些議員和各色政客在圍繞「台灣問題」與中國開戰方面表現的看似「無所畏懼」,但在打仗方面最專業的職業軍人的專業領導,像是美參聯會主席馬克米利,卻不是煽風點火的積極分子。拓展至商業、技術等諸多領域,無不如此。這種「跨界積極」在美蔚然成風,固然有制度安排下的雙簧戲碼,但面對中國和麪對伊朗不一樣,因為美國真有可能打不贏。面對中國,美國的有些雙簧已經假戲真做,畢竟沒有哪個參謀長願意主動挑起並去指揮一場既不正義、也打不贏的仗。這有關於新時代基辛格開展工作的「自驅力」,關鍵要讓更多參與中美工作的人,在其自身專業領域為中美關係發光發熱。

五需把握其出現時機。基辛格推動中美建交時,經歷過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中美兩國,共同回憶絕不算美好。事物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不管上下左右,觸底之後就是回彈。當今中美兩國關係,雖然理論上還未到達負面的最底線,但基於中美兩國,特別是美國的實際情況,基於國際局勢的實際情況,兩國都有充足理由讓關係止跌企穩。危中有機從來不是空話,新時代的基辛格,可能伴隨國際上或中美間下一個危險「爆點」的出現而走上舞台,可能有關「台灣問題」、中東問題、俄烏衝突,或是新的熱點。關鍵在於,目標人物出現之前,中國宜保持戰略定力,手握鋼槍、不卑不亢的推動歷史前進,不因前路有虎而躊躇不前,不因背後有狼而進退兩難。

六需把握其出場方式。和平與穩定從來不是讓出來、等出來的,而是以合適的方式管出來、鬥出來的。不管是基辛格,還是新時代的基辛格,也都不是從天而降的救世主,而可以、也應該是培養和引導出來的。有人在期待下一個基辛格的同時,還有人在期待下一個蓬佩奧,我們不宜作壁上觀,而宜圍繞自身需要採取必要行動,給目標人物以合適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持,對真正具有現實威脅的人物進行科學的打擊和限制,關鍵是要主動、合理、積極作為。

並非「按圖索驥」:把六維雷達畫像轉化成人

推動兩國重建互信,帶頭開展具體工作的人,不會是在中、美兩國政府任何一方「黑名單」上的人,但在當前局勢下,同時獲得中美兩國政府的高度信任很不容易。因此目標人物可能在兩國政界還未起勢,但基礎紮實、思維靈活。

推動美國接受現實,一方面需要美國有人站出來推動本國「醒悟」,同時還需要中國有人站出來用適宜的壓力促進美國接受現實,兩夥人通力協作。因此目標人物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夥組成的一群人。

推動用好工商精英,可以促進兩國溝通,但此類人物若在中美交流中擔任扛旗角色,可能會面臨大眾信任危機,這一問題可以通過賦予其新角色來推動解決。因此目標人物即便工商背景深厚,但可能資本色彩較淡,同時有志「跨界」開拓進取。

推動發起真自驅力,可以把投機分子踢出去,沒有真才實學,哪邊風大往哪遊的政治小帆船,若是在桅杆上升起中美關係的時代大旗,一定會被狂風吹的東倒西歪。因此目標人物可能是在自己專業領域深耕細作、有所建樹之人,或跳出專業領域後依然保持風格、行穩致遠之人。

推動構建反攻時機,可以讓目標人物在我們希望其出現的時候出現,出現早了發育不起來,出現晚了就沒用了。中美作為世界矚目的兩大國,關係一旦形成勢,轉變需要歷史契機。傘一直在,但下雨時人們才會找傘。因此目標人物可能不會在鶯歌燕語中出現,而是在大風大浪中挺身而出。

推動構建反攻方式,可以讓目標人物更符合我們的需要,因為即便中美兩國在維護相互關係方面達成共識,怎麼維護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像是所謂的「政冷經熱」一類,美國一邊數落中國,一邊在中國掙錢這種事,恐怕並不是可以長久的狀態,也不符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因此目標人物一定不是美國單方面選拔和培養的,而是中美兩國貼身博弈的產物。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新時代的基辛格可能是:在中美兩國政界還未「起勢」,但基礎紮實、思維靈活;即便工商背景深厚,但資本色彩較淡,同時有志「跨界」;其在自身專業領域深耕細作、有所建樹,跳出專業領域後依然能夠保持風格、行穩致遠的中美兩國的兩夥人組成的一群人。他們應該是中美兩國共同培養的,而不是某一國推出來的,且會在危機中而非暖陽中出現。說到這一步,足夠排除很多人、聚焦部分人了。即便最後非要落到一個人身上,只需在這群人中選出一個代表即可。筆者訊息資源有限,國家則可調動資源,進一步分析研判。

說千道萬,美國肯定擋不住中國了,這是中國人民親手書寫的歷史安排,是億萬個人意志合鑄的集體意志,威力磅礴。這個世界上有的人能看清,有的人看不明白,還有的人雖然看到了,但試圖通過裝作沒看到來獲一己私利。幹正事的中國人,繼續幹下去,我們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攜手並肩,共同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到來,人在旗在。

作者白中石是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理學碩士,內地機械工程師。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