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防疫須先解放思想 才能早日走出陰霾
內地官媒《人民日報》(27日)發文稱,中國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充分體現了中國防控疫情的堅實實力和強大能力,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中國的防控政策經得起歷史檢驗。文章指出,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中國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首要標準。
世界在開放中,連香港、台灣也持續走向全面開放,唯獨中國大陸在冠病三年後還繼續採取封控、靜默措施。官方還不斷發文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令外界不知如何理解中共防疫新政20條措施?
來稿作者:陳文坪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是中共防疫最高指導原則。今年10月下旬,中共二十大閉幕後,中共政治局呼應社會各界聲音在11月初推出優化防疫的20條措施,包括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縮短隔離時間、不再追蹤「密接的密接」等等。新政20條給防疫放寬管制帶來正面反應。
不過近月來,各地出現疫情反彈。就11月26日這天,中國大陸單日新增感染者近3萬5000多例,寫下冠病疫情在中國爆發近三年來新紀錄之一。自9月以來,包括如北京、上海、廣州、重慶、鄭州、烏魯木齊等多個大城市數百萬、甚至千萬人民身陷封控、靜默管理,因管控而發生次生災害層出不窮的例子比比皆是。11月26日,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個高等學府學生也舉行「抗議」,不滿當局的封控措施。
抗疫已是第三個年頭,中國今天這城市封,明天那省市也封,清零了嗎?沒有。以鄭州為例,今年來多次進行管控,影響數百萬市民生活與出行。請問,到現在有清零了嗎?
難道放寬防疫、對外開放就不能保護人民生命與健康安全嗎?難道只有動態清零才是尊重科學嗎?防疫真的只有走封控、靜默的措施之路嗎?其實,這些都可以理智討論,但須以尊重科學為前提。
科學防控地邁向後疫情時代
放眼海外國家人民,他們所處的地區冠病確診病例比中國大陸還高,但大街上人群卻是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生活如常、社交不影響。難道他們的政府「躺平」嗎?非也,恰恰是採取科學防疫的結果。
以科學為基礎,放寬防疫措施,並非「躺平」任由疫情傳播,也非放任疫情不管。而是採取更科學防控防疫措施,讓人民可以在科學防控的基礎上,逐步邁向後疫情時代如常的生活。而不是動輒就是以「保護人民生命與健康安全」為說詞來「封控、靜默」加以護航。
自冠病爆發後,冠病病毒株已經進化了N代。在對待Omicron這樣傳播力強,但殺傷力偏低的疫情來說,科學管理才能符合大眾利益,也才能讓企業生產、社會流動、人民出行等經濟、民生恢復正常運轉。
在後冠病疫情時代,再採取封控、靜默管理,所造成的次生災害顯露無遺。嚴重影響人民生活是個不爭的事實。科學態度不是清零,科學是如何讓冠病得到更好管控,讓接近100%的人民恢復正常生活, 而非接近100%的人民的行動受到影響。
醫療分工合作 提高疫苗接種
其實,放寬防疫措施,需要時間逐步推行才能達到的,並非一蹴而就。以香港、台灣甚至新加坡來看,都是逐步放開,放鬆管制。即便是疫情有所反彈,也是依據科學管理進行,才取得今天階段性成果。中國須要逐步、逐區域去推行,讓人民更主動配合防疫措施。行政部門也須「解放思想」先行一步。
中國要放寬防疫,在措施上,不能進一步退兩步。一遇到疫情一點反彈,就退卻、就回到初始措施。政府需要大力推動,媒體更須加以宣導,各級醫療機構需要加強韌性,各級醫院、診療所也要分工合作,還要不斷提高接種疫苗加強劑,包括治療藥物以科學態度來引進等。
其實,冠病不可怕,許許多多的個人案例分享比比皆是。怕的是一聽到哪裡出現冠病,大家就恐慌性情緒蔓延開來,這才是需要正確宣導、引導的。
因此,中共放寬防疫管控,須以科學防疫為終極目標才能可持續性,才能協助人民早日走出冠病的陰霾。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