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疫情要與時並進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這邊廂,香港新增本地感染個案5202宗,當中至少540宗屬無症狀感染,政府同時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重開露營場地,公營街市、商場、百貨公司、髮型屋等改為被動查核疫苗通行證。

那邊廂,廣東省新增本地確診病例200宗,無症狀感染2507宗,政府下令八區中小學及幼稚園全面停課,番禺和荔灣區靜默管控至星期日(11月13日)凌晨,全區全員展開核酸檢測。

當然,香港的疫情乃至單日過萬宗的高峰逐步回落,維持在5千宗的水平已給予政府放寬措施的基礎。而廣東省一星期前才是69宗確診、356宗無症狀感染,個案七天升超過兩倍,自然值得當局嚴陣以待。

廣州市民排隊做核酸檢測。(受訪者提供)

內地多無症狀、少重症、零不治

但正正因為疫情千變萬化,應對的手法亦必須與時並進。例如內地這一波疫情雖然已將現有確診病例推升至9千宗以上,但現有重症維持了在大約30宗,新增死亡病例保持着5月下旬以來的長期清零。大量的無症狀感染在排查中能夠找出,輕症不會構成重大危機,重點在於如何盡早識別、盡早隔離。

武漢和上海的封城經驗或許是當局參考對象之一,但內地疫苗接種比率愈來愈高,新冠病毒變種後的特性亦與之前不同,防疫措施必須更精準而科學,正如「九不准」禁止隨意將限制出行的範圍由中、高風險地區擴大到其他地區等。尤其是廣東省向來有着先試先行的經驗,在這一輪的疫情中,他們的應對策略更值得人關注。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與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一同觀看七欖賽事,為香港隊打氣。(黃偉綸FB圖片)

香港七欖後未見疫情升溫

一河之隔的香港,在第五波疫情中受到重創,但隨後疫苗接種策略得宜,即使逐步放寬入境限制和社交距離措施,疫情亦未能大幅反彈。剛過去的周末,香港舉辦的七人欖球賽更容許參加者在場內飲食,沒有口罩狂歡的畫面在陸港兩地引起關注。但即使如此,七欖結束後首四天的新增個案維持在5千宗左右,與之前並沒有什麼分別。可以說,七欖這次措施較寬鬆的嘗試,似乎驗證了是可行。

事實上,即使是外圍疫情,亦已慢慢出現轉變。不但全球新增個案總數較8月份已少了一半,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近日亦指出,感染死亡案例已較九個月前減少九成,有理由對疫情感到樂觀。特區政府不妨本着科學原則,作出更多調整,帶領社會更快地走向復常。例如「黃碼」人士能否在快速測試陰性後進入餐廳用膳,便是值得當局考慮的方案。風險固然必須衡量,萬不能容許疫情失控,但「膽子更大一點,放得更開一點」這種改革開放的精神,或許也是當下應對疫情所需要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