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跨境安老新階段 應注重「港式服務」及「關懷至上」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何雲杰、陳丰

近年,跨境安老成為港人熱門選擇,長者選擇北上內地養老,看重的是寬敞舒適的居住環境,以及相對低廉的服務價格。另一方面,內地養老的醫療水平,老人的環境適應,與及社會網絡的支持,亦是影響港人選擇的重要因素。

「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逐步放寬福利政策限制及增加配套,而在納入新的內地合規機構時,香港的服務優勢如何從中體現,將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香港的安老服務以其專業、細緻和高效而聞名,除引入香港專業醫療團隊外,跨境安老服務應借鑒香港的服務模式,利用實是求是、因地制宜的方式,以香港標準培訓內地物業管理及社工人員,有助於設立完善的港式安老機構。

針對港人最顧慮的醫療方面,廣州市南沙區今年7月推出「港藥達」服務,令港澳常用藥能送達到患者手中。香港政府亦應考慮,將「醫健通」病歷及治療紀錄的資料,包括用藥需求與內地醫療機構對接,體現出跨境安老進入新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內地城市的數字化程度較高,日常出行消費和醫療掛號等,均依賴手機應用程式運作,使導許多香港長者會感到困難重重。因此,我們應充分考慮數字化的包容性,通過社區及不同渠道的協助,令香港長者更好地適應內地數字化的應用。

長者在離開熟悉環境後,會面臨孤獨和心理壓力,尤其是當居住在路程較遠的大灣區邊緣城市。誠然,香港長者過去所經歷的都不盡相同,內地出生後移居香港的長者,一般都較能接受跨境安老,但對於在香港出生且未曾離開過香港的長者,長住內地可能會面臨較大的疏離感。

從而,跨境安老應針對不同背景的長者,制定相應的關懷計劃,例如安排香港青少年跨境助老的志願活動,以幫助香港長者更好地融入新環境,並藉此建立社交關係。對於港人家庭對內地安老的顧慮,安老院舍可推出體驗計劃,以旅遊度假的方式邀請港人家庭,赴內地進行短期試住,相信此舉能消除大部分顧慮。

政府在今年8月16日,就「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演練安排刊憲。該計劃將有助於降低病人轉運風險,爭取治療的「黃金時間」。長遠來看,政府可適當調整救護車的通關安排,並考慮延長救護車在凌晨通關的時段。若跨境急救服務恆常化,將來亦可考慮利用更多低空空域進行病人轉運。更重要的,對跨境醫療事故的政策,亦須有更完善的配套及措施。

跨境安老服務在未來的發展中,應充分汲取港式服務的專業經驗和關懷理念,為長者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且充滿關愛的生活環境。事實上,跨境安老有條件成為一個更好的選項,而不是考慮成本效益後的折衷方案。要讓長者感受到跨境安老的熟悉感,在保留原有生活方式不變的情況下安享晚年。

作者何雲杰是嶺南大學比較公共管理碩士二年級生,陳丰博士是香港教育大學應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來學院一級講師。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